“金州官员的奏疏,诸卿如何看。”</p>
文华殿。</p>
太上皇皮枯瘦骨,却目光炯炯有神,看向内阁的阁老们,不光是阁老,还有其余的重臣。</p>
大周承袭大明,天下卫规制于五军都督府,五府都督府的督都,都有权贵充任。</p>
太上皇虽然不顾大局,但是有睿智。</p>
早年勤政过些年,以五军都督府文官大司马负责具体事宜,导致勋贵武将都督,佥事如今成为了虚职。</p>
如果能一直保持下去,也能是位明主。</p>
可惜。</p>
皇帝当的时间长了,大多数都不好。</p>
有的国家底子厚,还能经得起糙,大周全盘接了大明,又没有大的改革。</p>
刘一儒,璠皓都没有出声。</p>
以他们对太上皇的了解,当然知道这是何意。</p>
朝廷连金州兵饷都无力供应,如何会同意接济辽民,陕西民乱四起,不也照样无视么。</p>
金州官员如何会不懂其意,而之所以又老调重弹,无非是旧有的套路,官场的手段罢了。</p>
扔出重要的奏疏之前,先用大致会被否掉的奏疏探路。</p>
第一件事否了,第二件事就不好轻易否了。</p>
见众人都没有说话,太上皇无声的笑了笑。</p>
“否了吧,我估摸着金州的唐清安的奏疏,不日又要到,我也不用看,也直接否了吧。</p>
好好的武将不用心战事,倒是把你们文官的套路学到了,岂不是放弃自己的长处学自己的短处。</p>
</p>
他要是能把辽东为朕平了,这才是正经。”</p>
众臣纷纷笑起。</p>
果不其然。</p>
朝廷直接拒绝了金州官员,祈求朝廷救治辽民的奏疏,和历史一般无二。</p>
唐清安倒是没有着急把自己的奏疏发出去,而是看着谢友成送来的情报。</p>
看着谢友成带回来的蛮族的军事行动,唐清安皱起了眉头。</p>
他有两个熟人在沉阳里,成为了蛮族的官。</p>
一个是陈策,一个是白养粹。</p>
陈策原是辽东都司关照自己的长辈,和自己的舅舅乌进孝是老相识,承蒙他的关照,自己初期才一帆风顺。</p>
原来的辽东经略自杀身亡,他们辽东都司的官员,或逃或陷,不少都投降了蛮族。</p>
原兵备道,替自己开后门考武举的白养粹,是真心实意的投靠了蛮族。</p>
是个大汉奸,竟然还坑了自己一名好探子,辛亏谢友成派去当地的探子都是专线,不知其他要事,且日后找他算账。</p>
只有陈策,虽然在蛮族手里做官,但是源源不断的为自己送来了蛮族的情报。</p>
可以说。</p>
此人是唐清安在蛮族高层里的眼睛。</p>
谢友成也神色沉重。</p>
根据他的探知,蛮族在治下,从昌图开原开始,一路到复州,逐村逐户,不放过一处。</p>
清查辽民粮食,并下令屠杀“无粮之人。</p>
这事情要值得己方重视。</p>
秋收前屠杀了无粮之人,不但让蛮族境内的局势获得稳定,且秋收后能获得更多的积蓄。</p>
对于金州来说,则又会加剧开支。</p>
无粮之民必定要逃离,长途跋涉,经过蛮族关卡重城,想要轻易逃离蛮族腹地,困难重重。</p>
虽然如此,十个人中逃离出一二人,那数量也是了不得的,估计至少也会有数万人逃出来。</p>
而秋收后,有了积蓄的蛮族,且境内又获得稳定,会不会出击呢?</p>
谁也不敢保证。</p>
“就怕蛮族有了些许余力,会主动求战。”</p>
唐清安看着手里的文书,听到谢友成的担忧,并没有认为他的担心是多余的。</p>
借鉴历史,明年后金会进攻宁远城。</p>
结合现在。</p>
北镇因为自己偷袭海州,断绝了蛮族的粮草,所以并未丢,而金州,长白山东岸,北镇被自己所光复。</p>
但是辽东关外的蒙古各部,还是仍然被蛮族收服。</p>
大概率。</p>
蛮族今年会继续巩固一年,明年开始进攻,或打北镇,或打金州。</p>
小概率。</p>
蛮族今年就会发动进攻。</p>
唐清安又看了看手里,沉阳陈策告知的蛮族军士动静,皇台吉调去了西边,代善调去了东边。</p>
两人是老奴最得力的儿子。</p>
在历史上,皇台吉经常派出去独自负责东边。</p>
不管是打败毛文龙收复的的镇江,还是几年间,先后入朝鲜打东江镇和打朝鲜,积攒了很大的资历。</p>
可以看做是后金老奴为皇台吉铺路。</p>
现在的蛮族老奴,</p>
却把皇台吉调去了西边。</p>
因此,唐清安猜测,老奴就是今年要动兵,也是主攻北镇。</p>
毕竟柿子先捡软的捏。</p>
唐清安出海五年来,他有这个自信。</p>
北镇相对于他,就是软柿子。</p>
相信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包括蛮族。</p>
不管是为皇台吉铺路也好,还是军事需求也好,唐清安已经大致敲定,蛮族会先攻打镇江。</p>
松了口气的同时,也开始分析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