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破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破

北镇城破了。</p>

破得很突然,但又顺理成章。</p>

和以往并没有什么区别的普通的一天上午。</p>

隶属于镶白旗汉军的石廷柱,张士彦等降将,率领汉兵攻城的时候,喊了几句投降免死。</p>

守卫这一段的北镇兵投降了。</p>

或者说这些军士饿的两眼冒绿。</p>

石廷柱原是奴儿干司建州左卫指挥的后代,从小随父亲移家辽东,改为汉人石姓。</p>

一家人都受到大周的优待,并让石廷柱兄弟都做了大周的军官,他并且还是守备,任职于北镇。</p>

当数年前老奴入侵北镇时,他率先投降,为蛮族出了大力,威逼劝降了众多的汉将,功不可没。</p>

此人本来就是蛮族,因此深受蛮族的信任。</p>

对北镇他并不陌生。</p>

见如今状况,立马带领本部人马冲入城内,一路见熟人,都先叫对方名字,随后劝降对方。</p>

当李达祖得知蛮族入城,并畅通无阻的杀向他的节度府时,长叹一声。</p>

“尔等可降。”</p>

留下这句话。</p>

李达祖拔剑自杀。</p>

李达祖虽然死了,但是他的亲卫们并没有散去,都守在他的身边,不让敌兵破坏他的尸体。</p>

准备以命相搏。</p>

李达祖一门,世代镇守边地北镇,为国守疆百年。</p>

辽东各地的军中将领,多是跟随他祖辈的世袭武官,哪怕原来辽东都司夺权,调走的将领或多或少都跟北镇有渊源。</p>

投降蛮族的汉军,同样也是如此。</p>

大多要么祖辈是北镇世袭武官出身,要么和北镇系武将有关系,或族或姻。</p>

就是蛮人石廷柱,他父亲一家人也都是任职于北镇。</p>

至于其他张士彦等汉将,更不用提。</p>

因此。</p>

北镇节度府墙外,汇聚了一部又一部的汉军,却无人攻打北镇节度府。</p>

换成其余人,将领士兵早就自相残杀的抢敌首的头颅。</p>

如果。</p>

百年后的一天。</p>

换成是金江节度府。</p>

金江军的后代们,或怕死,或屈服于敌人,投降敌人,跟随敌人打下金州。</p>

这些金江军的后代们,大多同样也会止步于金江节度府。</p>

蛮将领着蛮兵来了。</p>

同样不敢轻动。</p>

北镇。</p>

厮杀声渐止。</p>

北镇节度府外,围了一层又一层的汉军,蛮军。</p>

就是蒙古军将们。</p>

面对这位百年来的强敌,也敬畏其将门威严,不愿意轻易冒犯。</p>

汉军中。</p>

时不时响起了呜咽声。</p>

很多汉军中的将官掉下了眼泪。</p>

北镇节度使自杀。</p>

代表了他们祖辈的荣光,随着李达祖的自刎,同样烟消云散。</p>

“混账,谁逼死的李达祖?”</p>

皇台吉急匆匆的赶来。</p>

见到的眼前的一幕,令他心里了然,大喝一声。</p>

边走边擦拭眼泪。</p>

“我本想要请李达祖回沉阳,和我等共富贵,他如何就这般轻易离去,难道还怕我害他不成,痛刹吾心。”</p>

皇台吉的亲卫们,簇拥着皇台吉。</p>

“尔等还不让开?我要亲见李达祖,厚葬于他。”</p>

听到黄台吉的话。</p>

守卫北镇节度府的士兵们,互相看了眼,默默的让开了。</p>

他们没有多余的要求。</p>

只要蛮族不破坏李达祖的尸首,他们就愿意放弃抵抗。</p>

当坚守大厅里的人,得到皇台吉的承诺。</p>

有老将落泪,拔剑自刎,放心的追随李达祖而去。</p>

皇台吉听闻,大喊一声。</p>

“此人乃忠贞之伟人,必定要把他葬在李达祖一侧,合他的心意。”</p>

蛮族攻破城池。</p>

攻城前投降,则不会屠杀,攻破城池后,则会大肆屠杀。</p>

而北镇。</p>

皇台吉却严令各部,不得侵犯被俘军队家卷和军士。</p>

这条军令。</p>

被执行得很好。</p>

所有人都严守,同时盯着周边的人。</p>

北镇虽破。</p>

皇台吉却不敢匆匆归去。</p>

辽东节度府的威信,在辽东太高太高了。</p>

在金江军崛起之前。</p>

整个辽东的武将,十之八九都和北镇有牵连。</p>

虽然李达祖自杀,但并不代表事情就平息。</p>

一个处理不好,反而闹出大乱子,平白增添损失,更重要的是,会失去汉军的军心。</p>

皇台吉是真心希望李达祖归顺于他。</p>

一个活着投靠他的李达祖,远比自己厚葬死去的李达祖要强百倍。</p>

蛮族境内,随着汉军的数量越来越多,汉军的地位在蛮族中越来越重要。</p>

特别是随着老一代蛮人或老去,或死去,新一代在辽左富裕之地长大的蛮族。</p>

没有老一代在深山老林磨练出来的本事,新一代的蛮族反而因为成为了奴隶主,开始贪图享受。</p>

</p>

喜欢好看的衣裳,喜欢精美的家具。</p>

蛮族抽丁之后的战斗力竟然下滑。</p>

而汉军却随着衣甲齐备,军粮不缺,以及多年来的征战,战斗力却直线上升。</p>

因此,皇台吉十分重视汉人。</p>

不论是文人还是武将。</p>

老奴当然也看到了这点。</p>

虽然他还在打压汉人,但是大量的汉将,汉儒,都被他充任到了镶白旗。</p>

范文程,宁完我等一众汉儒,被蛮族欺负辱骂,却都被皇台吉出手保护。</p>

计策很成功。</p>

这些汉儒对皇台吉感恩戴德,认定其是明主。</p>

收复了义州,北镇,大大小小城镇村屯数百,哪怕还有零星的例如镇远堡之类的顽固势力。</p>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