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二百九十九章 探春成长

第二百九十九章 探春成长

唐清安和忠顺王做了约定。</p>

金江镇接下来的重心,全力以赴的攻打蛮族,为朝廷光复辽东,还以清平。</p>

朝廷在金江镇重立的辽东都司,最初只负责督促金江镇文武在蛮族的战事上,不得插手金江镇的事务。</p>

并且朝廷的物资,有辽东都司监控,必须全部花在针对蛮族战事上等等条件。</p>

又为了不给金江镇反悔的余地,双方都承诺了每一步的计划。</p>

每个计划需要的物资,由国内逐步运送到金州,而且朝廷也不可能,也做不到一下子就全部供应到金州。</p>

总之。</p>

忠顺王心满意足的离开了金州,对平辽侯的印象大为好转。</p>

坐船而来,坐船而回。</p>

太上皇昏庸,导致国事颓败如此地步,愧对祖宗。</p>

在船只甲板上,忠顺王望着已经看不见的码头,心中思绪久久不能平。</p>

想到太上皇,忠顺王就满心恨意。</p>

此人早就该死了,可偏偏不死。</p>

大周到了这等地步,都是此人的原因。</p>

也幸亏平辽侯心里到底还有朝廷,不愿意掀起大乱。</p>

如今皇帝当政,自己还能为侄儿照看多年,拔乱反正,清扫积弊,不要十年。</p>

不管是辽东,还是国内,忠顺王都十分的自负。</p>

到时候看在唐清安如此忠心耿耿的情面上,把他召回京中圈起来,留他一条性命。</p>

门楣还是留给他,让他的儿子承袭,也算是对他一个善终,朝廷不愧于他。</p>

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如何支持国内商人走私蛮族,为蛮族带去了不少的物资,缓解了一些蛮族的迫切。</p>

其实也很好理解。</p>

这等政治人物,当然以自己为中心看待天下。</p>

君就是天。</p>

京城的皇帝,就是这么认为的。</p>

他忍了多少年了,这些年中,多少勋贵大臣偏向太上皇,以致于他受了这么多委屈。</p>

而且国家败坏如此,都是因为这些蛀虫。</p>

他要还朝廷一个朗朗乾坤。</p>

忠顺王不在的日子,他大肆驱赶京城的朝官,提拔自己的人,终于理清了朝堂。</p>

然后看向了更远的地方。</p>

全国各地都人心慌慌,勋贵,文臣都胆战心惊,例如金陵的甄家,慌得不得了。</p>

他们当初旗帜鲜明的支持太上皇,实乃有苦说不出。</p>

太上皇的阳谋,勋贵们又如何能拒绝呢。</p>

可是如今也百口莫解,得知皇帝在京城的行为,不少人开始为自己准备后路。</p>

贾赦接待了甄家的来人。</p>

宁国府当年的大老爷贾敬就站到了皇帝的对立面,虽然那时候皇帝还没有成为太子。</p>

可是贾敬投靠的义忠亲王,对皇帝成为太子时,造成了很大的威胁。</p>

皇帝报复心强,所有人都看清楚了,因此甄家没有找宁国府,而是找上了荣国府。</p>

荣国府贾政在地方做官,府中贾赦出面外事。</p>

甄家告知贾赦,要把一些家资转移到贾府,以免最坏的结局发生后,还能为甄家一族,留下些生计。</p>

虽然贾赦贪婪,可是也当知道什么事不能做。</p>

甄家的家资,贾赦虽然心中大动,却是不敢打这方面的主意。</p>

别人信任贾府,把家产转移部分到贾府,贾府要是敢吞别人的家私,那贾府在勋贵圈中名声就彻底臭了。</p>

红楼原文中,贾府抄家,也是抄出了甄家的财产,导致贾府罪加一等。</p>

因此贾赦郑重的告诉甄家,真到了那一天,甄家的后人随时都可以来贾府调用。</p>

有了荣国府的保证,甄家的人才放心离去。</p>

这一回甄家送家资到贾府,和原来贾府甄家等勋贵,各放银钱到对方府中是不同的。</p>

前番贾琏未去澳门前,和王熙凤感情还好,告知王熙凤,贾府在甄家存了五万两银子,用来在南方周转使用。</p>

同样的道理。</p>

不光是甄家,还有其他信任的家族,也在贾府存了银子,都是如此的目的。</p>

这一回甄家算是把贾府当做了最后的指望,不过狡兔三窟,甄家也不会只放一家。</p>

外面的爷们谈事,里头的家卷则谈内里的事。</p>

探春既然负责了大观园的差事,以她不折不挠的性子,当然不会因为王熙凤的不满,就会因此而放弃。</p>

越是这般,她越是要做的更好。</p>

做的不好,不但不受祖母太太的喜欢,王熙凤也不会领情,因此感恩于她,只会更加防备她。</p>

反而做的好,才能让王熙凤正视自己,不敢小瞧自己。</p>

大观园的婆子们,都在探春面前,努力争取自己的差事。</p>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