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光的解释下,杨勐面露恍然的神情,</p>
弦论他并不能理解,但在人类航天史上却发生过类似的事情,</p>
而身为航天员的他,对那件事情极有印象,</p>
只不过那件事的发生尺度并不是在弦论尺度下,而是在弦论之上的粒子领域,</p>
在1989年10月人类发射了加利略号木星探测器,</p>
相较于之前几个掠过木星的探测器,</p>
加利略号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木星轨道探测器,</p>
然而当这个意义重大的探测卫星,历经千辛万苦到达木星时,</p>
却出现了极为严重的问题,卫星上与地球人类进行通信的主天线竟然打开失败,</p>
要知道,探测卫星所探测的数据,都是通过天线发送到地球,</p>
若是天线出了什么问题,即使这颗探测卫星还能正常工作,可也已经失去了意义,</p>
所幸在航天工程中,人类对于重要的部件,都采用用一备一的方法,</p>
在开启备用天线后,人类获取到了加利略卫星的探测数据。</p>
虽然加利略号成功运转起来,但地面科研人员依旧在寻找着,主天线无法打开的原因。</p>
在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实验、模拟、论证后科研人员发现,</p>
导致这种故障的原因是太空冷焊。</p>
在地球环境中,</p>
将一块金属分割开来,因为空气中存在氧气,金属表面很快便会出现一层氧化膜,</p>
使得一模一样的金属块很难合到一起,</p>
可太空中没有空气,氧化膜也不复存在,因此相同金属会出现自然融合的状况。</p>
对于这种情况,</p>
人类的工程师自然清楚,他们给探测卫星各个部位做好了涂层,</p>
可人类还是低估了在太空环境中金属融合的速度,</p>
仅仅是擦破一小块皮,便会让两种金属牢牢的焊在一起,一些设备再也无法打开,造成难以预料的事故,</p>
回想起这段历史,在结合小光的解释,杨勐也明白了光点此时所面临的问题,</p>
因为环境的改变,小光的内部缺少这种“涂层”,使得自身内部出现缓慢的融合状况。</p>
“按照小光所说,它从未离开过鲁坦b行星,也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p>
“嗯!?等等,它怎么知晓自己处于太空环境时,自身的内部结构会出现缓慢的融合?”</p>
“难道说,它曾尝试离开过飞船……”</p>
想到这里,看着还在闪烁的小光,杨勐突然明白了些什么。</p>
“若真如小光所说,对于它来说太空环境也极为危险!”</p>
虽说他并不知道小光内部的结构到底是什么,融合会发生什么?</p>
但以小光所表现的智能程度,也能想象其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p>
就像人体,正处于正常跳动的心脏突然与一旁的肺部融为一体,</p>
原本泵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血液,却通过口鼻喷射而出,那将是一幅极其可怕的画面。</p>
“小光,若是你的内部出现融合会发生什么?”</p>
对于这个问题,小光剧烈的闪烁了几下,并未回答,</p>
而是在沉默了几秒后,将话题转移到之前问题上。</p>
“若是你能在那块金属块上构造出这里的环境,那么我便可以帮你回收分解这块金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