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空间中,</p>
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可以是相互统一的,这是相对论的一个基本概念,</p>
而在这样的概念中,杨勐慢慢的为飞船增添着一些防御装置,</p>
此时,他距离的那个未知的星系也只剩下三天的路程,</p>
飞船依旧没有减速,</p>
只是稍稍的调整了一下角度从那个未知星系的边缘划过,</p>
因为未知信息的总体质量远小于恒星,</p>
在如此近的距离下,杨勐用肉眼望向未知星系的方向,什么都无法看到。</p>
前方依旧是绚丽的银河系背景图,彷佛什么都不存在。</p>
对于这种情况杨勐十分清楚,</p>
这便是人眼的局限性,</p>
虽说人类更喜欢用肉眼去观察整个宇宙,期望能看到无与伦比的美景,</p>
可人类能看到的可见光,只是整个光谱中,很窄的一段,</p>
真正的天文研究,</p>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依赖的是视野更广的射电天文观测技术,</p>
可即使用上射电技术,</p>
在这种技术出现的早期,人类依旧无法看到,射电技术所拍到的图像,</p>
这种技术,最终呈现在人类面前是犹如心电图一样的波段,</p>
面对这样枯燥的数据,非专业的天文学者往往很容易失去兴趣,</p>
转而去看那能呈现美丽星河的光学天文望远镜。</p>
所幸,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p>
就算是射电天文望远镜传回的数据,也能被计算机模拟出来,并变成可视的图像。</p>
而此时,</p>
对未知星系的探测数据,经过由小尹处理后,一个可视化的星系出现在了杨勐的面前,</p>
在星系的中心,有着一个整体呈现黑色,但身上又有一些暗红色条纹的星球。</p>
而看到图中那红黑色的星球,以及这颗星球的各种观测数据后,杨勐心道一声:</p>
“果然是褐矮星!”</p>
虽然小尹处理过的图像上,前方的褐矮星呈现红黑色。</p>
但杨勐清楚,这颗星球并不发光,</p>
之所以出现红色,还是探测器利用红外波段探测到的数据,</p>
就像人类的体温在36到37度之间,但用肉眼观察人类自身并不发光,</p>
可若是用上红外热成像仪,</p>
调整好红外热成像仪器的背景温度参数后,</p>
便能很明显的看到因为体温的原因,人类的身体在环境中呈现另一种景象,</p>
而红外波段探测装置,虽与红外热成像仪的探测方法有所差别,</p>
但二者使用的原理本质上是一样的</p>
通过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对比,杨勐发现这颗星球的温度要高于周围的宇宙环境,</p>
在没有任何恒星提供热辐射的宇宙空间中,</p>
温度会接近于绝对零度,也就是零下273度,</p>
但前方那颗恒星的温度相较于宇宙空间,其表面的平均温度竟然有着零下57摄氏度,</p>
这样的温度放到一个远离恒星的星球上有些不可思议,</p>
要知道就算是木星,在太阳的照拂下,其外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也只有零下108度。</p>
也正是这样的温度异常,让杨勐确定,这颗未知的星系极有可能是褐矮星。</p>
“也不知道,这个星系里有着怎样的景象?”</p>
看着图像中那个红黑色的星球,杨勐心中有些好奇,</p>
但可惜的是,他所乘坐的无垠东方号,不会为了这样一颗褐矮星而减速,</p>
很快这颗褐矮星便会被他甩到身后,</p>
倒是他几个月前放出的探测器,会在减速后进入这个星系,进行一些探测工作。</p>
但从百分之二十的光速减速到可以被星系引力捕获的速度,是十分漫长的过程,</p>
</p>
等到探测器传回数据,也许是下一个休眠周期后的事情了,</p>
对于褐矮星的存在,</p>
杨勐的关注度并不高,他只是在看了两眼后,便要关闭屏幕。</p>
毕竟以人类衡量宇宙的生命存在的标准,</p>
这种介于恒星与行星,且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的天体,并不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p>
可就在他要将褐矮星的数据图关闭的时候,</p>
杨勐突然想到了什么,暗道一声:</p>
“灰色势力难不成逃到了褐矮星系?”</p>
想到这里杨勐眼中一亮,</p>
太阳系周围除了恒星系,还有大量的褐矮星,</p>
其中距离地球最近的褐矮星系,是人类在2014年发现的,距离地球7.2光年的WISE J085510.83-071442.5星系,</p>
从距离上看,</p>
这个星系是距离地球第三近的大型太阳系外天体,</p>
仅次于比邻星和巴纳德星,若是前往这个星系,倒是十分的方便,</p>
而且因为褐矮星的特性,</p>
人类并不会注意到这样的星系,</p>
毕竟,这类星系的温度极低,没有任何生命存在的基础条件。</p>
“可若是灰色势力逃往褐矮星系他们该如何生存下去?”</p>
杨勐思考了一下,</p>
发现若是拥有可控核聚变技术,前往这样的星系完全没有任何问题,</p>
褐矮星星系拥有正常恒星系所拥有的一切,</p>
有行星系统,</p>
而行星又拥有自己的卫星系统,</p>
除了无法进行氢氦核聚变,主动向外散发能量外,</p>
褐矮星系的资源完全充足,</p>
有矿物物质,也有拥有聚变的材料,</p>
只是考虑到这样的星系无法存在人类认知里的生命,</p>
因此在先驱航天计划中,并未将这样的星系列入先驱航天员所要前往的目标中,</p>
就算是之后人类已经可以在鲁坦星上建立前哨基地,</p>
也未曾考虑过在褐矮星系建立基地,</p>
作为生活在阳光下的有机生命体,要前往一个暗无天日,且极其黑暗星系中,</p>
任何拥有正常思维的人类,都不会将这样的星系选择为移民的目的地,</p>
可也就是人类忽略的褐矮星系,有一定几率成为灰色势力的选择目标。</p>
“而且,不仅仅是这个星系,太阳系周围还有很多褐矮星系!”</p>
自2014年人类发现距离地球如此近的地方存在这样的一个黑暗星系,</p>
便一直有天文学家,关注着太阳系周围的褐矮星,</p>
褐矮星在某种情况上与红矮星类似,</p>
在人类发现红矮星这种暗澹的恒星时,</p>
通过观测,发现红矮星的寿命极其悠长,而且形成条件也极为简单,</p>
因此天文学家预测,</p>
在已经拥有134亿年高龄的太阳系中,红矮星可能是整个银河系中数量最多的恒星,</p>
但在1995年人类确定了第一颗褐矮星后,</p>
考虑到这样的天体拥有更长的寿命,</p>
而且形成的条件更为简单,因此有天文学家预测,这类天体是整个银河系中基础数量最多的大型天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