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条件?”</p>
见小光说出了这样的话,杨勐沉吟了起来,</p>
他也知道这项技术的难度,</p>
他曾经与小光在这项技术上交流过不少,</p>
引力透镜这种技术,</p>
人类早在二十一世纪初,便应用在天文学观测领域,是观测系外天体的重要工具。</p>
</p>
这种观测方法,是利用大质量天体所产生的引力对空间的扭曲,而形成类似凸透镜的效应,使得人类可以观测到大质量天体身后的宇宙空间。</p>
简而言之,</p>
便是把大质量天体当做放大镜,去观测其身后的宇宙空间,</p>
凭借这项技术人类发现了极为遥远的一些天体,</p>
但想利用引力透镜,</p>
需要一个先决的条件——大质量天体,</p>
只有足够质量的天体所产生的空间扭曲,才能作为一个明显的放大镜。</p>
尤其是那些自身不发光的天体,更适合成为放大镜,</p>
在宇宙中,人类寻找的放大镜往往是没有明显吸积盘的大质量黑洞。</p>
而随着人类天文观测技术精密度的上升,</p>
人类已经可以利用恒星级别的引力透镜,</p>
这种技术便称为微引力透镜,</p>
这项技术是用来观测行星的重要工具,</p>
等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者,论证了纳米尺度的相对论,</p>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证明,</p>
只要存在质量的物体,都可以利用其自身质量在引起在空间中引起的弯曲,来实现放大镜作用,</p>
当然这只是理论,以人类当时的观测技术,想要通过放大镜看清有质量物体身后的东西,</p>
只能到较大质量恒星这一步,</p>
但鲁坦星人,却与地球人类不同,</p>
它们自始至终也没能离开自己的星球,只能通过一些方法,来观测宇宙,</p>
因此在引力透镜这样的技术上远比人类要走的远,</p>
尤其是在弦论世界中,引力透镜的观测精度,已经超越了人类可以想象的程度。</p>
在这种情况下,</p>
利用这样一颗不大的恒星,去观测其身后的b行星,以鲁坦星人的技术完全可以做到:</p>
“但是,小光说他们的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p>
想到局限性,</p>
杨勐也能想到一些,</p>
首先是这颗恒星太小了,其次便是作为观测者的他距离恒星和行星之间的距离似乎过近,观测位置很难确定。</p>
“但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局限性?”</p>
这些念头在杨勐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你,而后便望向了小光,</p>
小光感受到了杨勐的目光,闪烁了一下说道:</p>
“这个恒星太小了……”</p>
“但以你们的微引力透镜技术,这样的恒星也是可以利用的吧!”</p>
“是的,但观测精度要求很高!”</p>
“既然如此,这项技术还是可以尝试一番的!”</p>
“可这里的距离过近,信息汇聚的程度并不高,可得信息的清晰度可能存在一些问题!”</p>
见小光果然说出了自己所考虑的两个问题,他开口问道:</p>
“那这样的问题,可以克服吗?”</p>
小光闻言闪烁着继续说道:</p>
“确实可以克服!”</p>
“但想要克服,与我接下来要说的第三个限制性因素有关!”</p>
“还有吗……”见小光说起了自己没有考虑到的部分,杨勐耐心的听了起来,</p>
“我们想要通过引力透镜看到后面的星球,对于我所掌握的技术来说,并不算困难,</p>
真正困难的地方是,我们如何将看到的东西转化为可供理解的信息,</p>
若想实现这一步,我需要极为精密的信息处理辅助设备!”</p>
“只要解决精密度问题,那么就算有前两个限制性因素的存在,我们也能看到那颗星上的情况!”</p>
听到这样的话,杨勐瞬间便明白了,小光所说的技术性难题,</p>
人类也曾遇到过这种情况,</p>
早期人类通过光学天文望远镜来观测宇宙,</p>
但人眼的可见光范围十分的有限,</p>
于是视野范围更广的射电天文望远镜便出现了,</p>
可早期射电天文望远镜,</p>
所收集的数据,不是心电图这种复的波浪线,就是密密麻麻的二进制数或者十六进制数,</p>
就算专业的天文学家,看着这样的数据,也会感到头大,</p>
直到人类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
可以射电天文望远镜收集的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在结合光学观测,人类的观测才变的更为容易。</p>
而此时,他所面临的情况那时十分的相似,</p>
通过鲁坦星人的微引力透镜技术,</p>
虽然可以收集来自罗斯128b行星的信息,</p>
但如何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出来,却是一件难题,</p>
这种信息整理的难度就像是将少量的盐和大量的糖混合在一起,</p>
在不通过化学的方法,</p>
只通过放大镜,用镊子将盐颗粒,一颗颗的捏出来一样困难。</p>
“那么你们当初是如何从大量干扰信息中找到目标行星的数据的?”</p>
杨勐看着小光,问出了这样的问题。</p>
“时间!”</p>
小光的回答十分的简短,</p>
“时间?”</p>
在小光的提醒下,杨勐回想起了当初,自己询问小光如何看到地球景象的回答,</p>
来自地球的反射光子和其他粒子,</p>
即使经过恒星放大镜的汇聚,</p>
等到了鲁坦星已经几乎到了没有的程度,</p>
但对于存在十几亿年的鲁坦星文明来说,</p>
只要时间足够,将来自地球的观测数据,保留下来,</p>
而后就像是从糖里挑盐一般,只要有工具,能分别二者的区别,并将盐取出来,</p>
就算取出的过程极为繁琐而麻烦,</p>
可只要能取出来,花费大量的时间,总有一天能将盐从糖里全部取出。</p>
而鲁坦星人这里所用的发现提取工具,便是弦论,</p>
微观世界里的弦论,与粒子的自旋运动方向,震荡数据有着很大的关系,</p>
而在宇宙空间中,时间,空间,变化又会影响这些数据,</p>
这便使得从不同距离,不同方向到达一个星球的粒子,</p>
在弦论的世界中有所差别。</p>
只可惜,弦论并不是杨勐现如今能掌握的技术,</p>
之前他将从小光这里获取的一些弦论知识,曾传输给地球,</p>
但可惜的是,直到现在他还没有收到任何关于这方面的信息,</p>
关于弦论的事情,在他的脑海中一闪而过,</p>
虽然有些担心地球的情况,也担心通信的问题,</p>
但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搞清楚罗斯128b行星上的情况,</p>
这些问题被他统统抛在了脑后。</p>
“不管如何,虽然有着一定的限制性条件,但还是可以利用微引力透镜对罗斯128b行星进行一些观测吧?”</p>
“是的!”小光闪烁了一下回应道:</p>
“只不过,我们的观测可能会毫无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