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上朝,众臣入殿!”</p>
一众文武百官入殿入列之后,李善长率文武百官跪下向朱元璋劝位登基!</p>
“四方群雄已铲消怠尽,远近官兵也无不归心。”</p>
“日月星辰皆备于陛下,乾坤再造,正当于此时!”</p>
“臣率百官,再次泣血上奏,叩请陛下早正号位,以慰臣民之望!”</p>
朱元璋端坐于上,也不知心里是否乐开了花,表面上却严肃淡漠,似真的不在意。</p>
于是,便进入了古礼三请三让的节奏了。</p>
“各位的心意咱领了,但是元璋功浅德薄,岂敢妄自称尊哪?”</p>
“不准。”</p>
这是第一请,第一让。</p>
“陛下!”</p>
“陛下!!”</p>
“陛下!!!”</p>
“不要再这么叫了。”</p>
“陛下屡屡谦让,显见明主圣君之德,足可感天动地。”</p>
“臣等叩请陛下,念及天下苍生之厚望,上承天意,下顺民心,早日即位开元。”</p>
“小明王是天下之共主,即使要即位开元,也应由小明王即位。”</p>
“咱元璋绝不敢僭越!”</p>
“不准!”</p>
朱元璋摇摇头,第二请第二让。</p>
“陛下!陛下!!”</p>
一众文臣武将磕头不断,山呼不已。</p>
“不,陛下这绝不是僭越!”</p>
“小王韩林儿才是功浅德薄,全赖老父余荫而为小明王,实则名不正,言不顺,今日我韩林儿自废小明王之位,恭请陛下登基!”</p>
只见一位身穿王袍的小明王韩林儿突然出现。</p>
他走到众人面前,亲手摘下头顶王冠,脱去身上王袍,跪倒在地,匍匐在朱元璋脚下。</p>
朱元璋立时惊起,走了下来,欲扶起韩林儿。</p>
“这这……小明王,这不可啊,这不可啊,快快请起,快快请起!”</p>
韩林儿却是五体投体,死命磕头不断,磕的额头冒出血花。</p>
“不!陛下今日若是不答应我,我韩林儿就磕头磕死在这儿,以血荐陛下登基!”</p>
朱元璋状似手足无措,为之奈何。</p>
“小明王啊,怎可如此,怎可如此啊……你这是让元璋如何是好……”</p>
韩林儿再一次狠狠磕头,大声喝道:</p>
“恭请陛下开元建国,登基为帝!”</p>
顿时,身后一众文武百官齐声附和!</p>
“恭请陛下开元建国,登基为帝!”</p>
“恭请陛下开元建国,登基为帝!!”</p>
“恭请陛下开元建国,登基为帝!!!”</p>
三请三让,流程结速!</p>
不知何时,朱元璋已经走位上位,一声叹息。</p>
“唉……众卿家且都平身吧,咱答应就是了。”</p>
韩林儿听到这话,才敢停下磕头,抬起满脸都是血的头,又急忙道:</p>
“陛下!陛下,臣韩林儿请陛下答应臣一件事。”</p>
朱元璋眉头微皱,略一沉吟后就问:</p>
“哦,韩卿有什么事,请说吧。”</p>
“臣自幼性喜游山玩水,听闻海外有无数名山盛景,珍奇无数,臣心幕之,臣请陛下给臣造一艘大船,派上精兵三千护卫,让臣能远出海外游山玩水,好不快活,还请陛下答应!”</p>
“咱,准了!”</p>
于是,就这样,一场大戏,就此结束。</p>
人群中,胡惟庸偷偷抬起头,暗地里目瞪口呆。</p>
这样的操作,也太粗陋儿戏了吧?</p>
看似皆大欢喜,实则隐患重重。</p>
韩林儿如果没死,而是远出海外,上位真能放心吗?</p>
同样是在人群中,李善长抬起对四下张望,眉头深锁,那个人,这肯定是那个出的馊主意!</p>
可恶!上位难道不明白,韩林儿如果活着,绝对是有可能影响大明皇朝立身根基之人啊……哪怕韩林儿刚出海就死了!或者说,那时他死不死都不重要了。</p>
也同样是在人群中,刘伯温抬起头,脸上却是松了一口气。</p>
王明,王大人,果然是你回来了,也只有你才能让上位改变主意,形成这样最好的结局,最好的不会让人心寒的结果。</p>
……</p>
晚间时分,朱元璋的书房,屋里只有朱元璋和王明两人。</p>
“好了,今日之事算是了结了,你怎么想?”</p>
“咱怎么想重要吗?这不重要,总不能让小明王和你一起死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