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封神,老子要上封神榜 > 第二百五十一章 破沈之策

第二百五十一章 破沈之策

西岐城内,相府之中。</p>

众将愁云惨澹,百官脸色阴沉,武王高居上首,群臣默默无言。</p>

这是西岐第一次遭此大败,不仅大军损失惨重,就连文王的殿下都陨了六位,败的简直是一踏涂地。</p>

可是,如今不仅是败了这么简单,西岐接下来更要面对越加无比危难的困境。</p>

所有人都知道,若是这次无法及时应对,那殷商大军迟早会杀进城中,沉信的刀剑也会毫不犹豫的加在他们的身上。</p>

甚至众人连逃离的机会都没有。</p>

西岐城外早已经被围的密不透风,哪怕是空中飞鸟也是插翅难逃。</p>

姬发此刻虽然面色强自镇定,但心中却是焦急万分,今日这一战下来,西岐已无再战之力,就连姜丞相都被打击的信心全无。</p>

面对如此困局,他竟有些不知该如何是好,叹了口气,朝下方的群臣开口询问道:</p>

“孤素知沉信智勇盖世,今日一败,声威更甚。三军尽折,武将被斩,兵士挫锐;倘彼率兵攻破西岐,如之奈何?”</p>

“众臣可有何良策?”</p>

姬发问完,四周群臣面面相觑,随后默默低头。</p>

良策?他们哪里还有什么良策。</p>

殊不知城外都是那修为高强的修士,就连姜丞相都已经兵败,其余人根本无力回天。</p>

相府内一时间只是气氛低沉。</p>

姬发望着那还未回过神来的姜子牙,心中叹息,准备继续开口,却忽然见到有人匆匆踏步而出。</p>

急促的脚步声在殿内回荡,那人越过百官,一张布满皱纹的脸上神色焦急,满头花白的头发似乎来不及打理,</p>

他甩动衣袍,朝姬发深施一礼,拜伏在地。</p>

低声沉吟道:</p>

“主公勿忧,吾有一法可保西岐无碍。”</p>

“哦?何法?大夫还请速速说来!”</p>

姬发向前一望,语气有些急迫,原来此人名叫太颠,乃是西岐四贤八骏之一,年龄颇大,甚有名望。</p>

更是文王姬昌留下来辅左姬发的老臣,代表着城内的世家大族。所以此人之言极为重要。</p>

太颠在一旁沉吟了片刻,随后似乎下定决心,低声道:</p>

“主公在上,如今沉信拥兵十万之众,借大义之名,发朝歌之兵,征讨四方,乃是王命也。”</p>

“西岐可以拒沉信者,乃城中士卒。今沉信既得大胜,吾军损失惨重,已经势不可敌。”</p>

“以愚之计,不如纳降,方为万安之策,可保西岐。”</p>

此言一出,西岐百官不少人眼中纷纷一亮,盯着太颠若有所思。</p>

这似乎是个好想法,打不过咱们可以投降嘛,毕竟大家都是商朝子民,吾等也未真的起兵造反。</p>

若是提前投降,总比城破而亡,玉石俱焚要好的多。</p>

而且那沉信爱民如子,名声甚好,投降与他恐怕还能保住这西岐的万贯家财。</p>

想到此处,西岐的众多文臣,以及世家大族,纷纷表示赞同支持。</p>

“主公,太颠之言,正合天意。”</p>

“吾等本是商臣,何以反叛,不如遣得使臣,多奉大礼,向朝歌请罪。”</p>

“陛下仁厚,沉大夫忠义,定不会为难我等。”</p>

姬发听后,手指默默敲在桉前,沉吟不语,目中更是犹豫不定。</p>

他没想到太颠所言的解决之法,竟然是降那沉信,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p>

其实姬发对于满朝文臣之言倒也有些动摇,如今沉信大军压境,西岐兵败。</p>

若是选择不降,到时城破人亡,这祖宗基业就毁在自己手中。</p>

可若是投降,姬发壮志未酬,心中郁郁,未能继承父志在这乱世中成就一番霸业,颇为不甘。</p>

思考再三,实在有些为难。</p>

太颠接着道:“主公不必多疑。如降沉信,则西岐民安,可免城中百姓妄受刀兵之苦,岐山基业可保矣。”</p>

太颠的话还未说完,就被人抢行打断。</p>

“哼!此言缪论也!”</p>

群臣中又走出一人,此人面白长须,风度翩翩,他面对太颠甩动袖袍大声呵斥起来,并朝姬发拱手道。</p>

“主公,太颠等人劝主公休兵罢战,力主议降,此皆为保全家财,为自谋之计,愿主公勿要听信。”</p>

见姬发尚在沉吟,散宜生急迫站了出来,他是文臣中唯一心忧西岐之人,对于那些世家大族所想又岂能不知。</p>

连忙劝道:</p>

“主公莫要迟疑,今西岐并未落入绝境,尚有一战之力,所以断不可降!”</p>

散宜生话音未落,便纷纷受到了以南宫适为首众多武将的支持。</p>

武人心思简单,并且忠勇,他们忠心的是西岐,绝不是殷商,所以要想不战而降,断不可能。</p>

而随着南宫适等人的加入,整个相府之内便吵翻了天,武将皆要主战,而文官都是力要主降,众人议论纷纷,言语不一。</p>

互不想让。</p>

姬发抚了抚额头,被众人吵的心烦意乱,一时也拿不出主意。</p>

准备要寻姜子牙,但不知何时,竟不见了踪影,只得摆摆手,无奈道:</p>

“卿且暂退,容我三思。”</p>

说罢姬发也不理会吵嚷的众臣,独自回到王宫。</p>

可是哪怕回到了宫内,他也能感受到那些士卒仆从的恐惧之心。</p>

西岐大败根本不是秘密,如今已经传遍城中,所有人的脸上都明显挂着慌乱。</p>

姬发见后一时间寝食不安,犹豫不定。</p>

其母太姒见姬发如此,匆匆赶来看望,犹豫了片刻,开口问道:</p>

“我儿何事在心,怎得自相府回来之后,茶饭不思,寝食俱废?”</p>

“母亲!”</p>

姬发迷茫间见母亲到来,连忙低头请安,随后不忍隐瞒,叹了口气,小心答道:</p>

“今沉信兵威大盛,不日便会破城而来,孤向群臣问计,既有要降者,又有要战者。”</p>

</p>

“若继续决战下去,恐城破人亡;欲待降来,又恐丧了西岐数百年基业,因此犹豫不决。”</p>

太姒听罢,点点头,沉吟片刻,紧握住姬发的手,宽慰道:</p>

“些许小事罢了,汝何不记你父临终之言?”</p>

“恩?”</p>

姬发勐的望向母亲,整个人一愣,忽然想到了什么,拍拍额头,瞬间如醉方醒,似梦初觉。</p>

是啊,自己父亲临终之前可是与其留下了言论。</p>

太姒微笑道:“你这痴儿,你父曾临终有言:若内事不决可问黄总管,外事不决须问姜丞相。”</p>

“今何不请丞相问之?”</p>

姬发闻言大喜,急急忙刚要转身,却忽然顿下了脚步,疑惑道:</p>

“可母亲,今日在相府之内,众臣讨论时,丞相却忽然寻之不见,如之奈何啊!”</p>

太姒敲了敲姬发的头,似是解释又似提醒道:</p>

“痴儿,丞相或已有了破敌之计,彼时相府之内人多眼杂,定是不可说与,你且于夜间独自前往,必有所获。”</p>

姬发恍然。</p>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p>

正所谓心急则乱,姬发虽然少年老成,但从未遇到此等关乎西岐生死存亡的大事。</p>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