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就更高兴了,心里别提有多满足了。</p>
其实按道理,</p>
按照白凡现在的级别,和他是平起平坐,压根不用这么客气。</p>
但是就是这一种客气,</p>
才让张正感到高兴。</p>
有涵养!</p>
不会因为现在的地位,直接飘上天。</p>
接着,</p>
张正一五一十的开口,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p>
“我是这么想的,刚刚在报告交流上,学生们接连的提出了几个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大家非常明白,最直接的矛盾就是就业方面。”</p>
“材料学的就业问题,一直非常困难,我在想能不能白凡实验室和咱们学校进行一个联合培养机制,固定时间为一年,一年能换一批,每一批的数量由你们决定,我们负责递送名额就行。”</p>
“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技术和操作能力,同时学会一些真正东西,尤其是材料学方面,这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我想如果不亲自上手,有些东西是压根行不通的。”</p>
“这有一点类似于联合培养生,但是,走的是类似实习生的机制,关系还是挂在学校下面,和之前的班级不脱离,就是简单的一年一换,不知道我的这个要求,白工能不能满足呢。”</p>
说实话,在一开始,白凡还以为是张正的一些私人请求,</p>
没想到兜兜转转,还是绕到了学生上面,为整个材料系的学生考虑。</p>
他有一些感慨,</p>
接着,问向自己的管家大主任,想要知道一些具体情况。</p>
王生主任是大管家。</p>
虽然现在换了新的实验室,空间和之前扩大了几倍。</p>
但是,在人数上还是有要求的。</p>
这一点上,</p>
王生是最清楚的。</p>
“张校,这个联合培养机制,我想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个人数上。希望每一期最多保持的20人,人一多的话,实验室就会出现混乱,搞不好还影响正常的科研工作。”</p>
王生主任摊了摊手,非常诚恳的开口:</p>
“我想张校,应该知道这一方面。”</p>
“每一期可以有20人?”</p>
张正大喜过望,连忙开口:“可以了,这个数字可以了。”</p>
“那就这么决定下来。”</p>
“第一期的话,我马上吩咐下去进行审核。”</p>
张正有些高兴,</p>
还以为最多只有10个呢,没想到在他的预料中翻了一倍。</p>
远远的超出他的想象。</p>
同一时间,来自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最后决案经过十多场会议,终于通过。</p>
</p>
晚上六点,官网上,直接披露相关文件通告,并且在全网进行宣传,晚上的新闻CCVV,也着重的强调了这一点,给予了5分钟的篇幅,其意思不言而喻。</p>
</p>
单从这一份文件的标题上,就能明白,这是一个由上而下的推广政策。</p>
点开文件的内容,其中非常鲜明的点出了一些制造业,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替换材料,换上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促进可降解促进环保。</p>
一时间,</p>
所有涉及到的行业,商家和厂家,注意力全部来到这上面。</p>
没办法,</p>
关乎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哪能不慎重?</p>
但是相当一部分迷迷糊糊,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p>
</p>
</p>
</p>
</p>
</p>
</p>
</p>
</p>
………………</p>
一时间,</p>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概念,再一次的推广全国。</p>
每一位市民,都在谈论着相关话题,其中三句话不离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五句话离不开白凡实验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