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同志,你不是我们村的吧?” 刚进村子,杨军就碰上一个人。 杨军抬头一看,原来这人他认识。 他就是穿越前本家的一位伯父,名叫杨前进,和他父亲是同辈人,不过这人杨军不喜欢,因为这位大伯官瘾特别大,尤其爱管闲事,不仅爱管大饶闲事,还爱管孩子之间的闲事,村里的人都不怎么喜欢他。 只是……这个大伯比他印象中的大伯年轻多了,此时才二十出头的样子。 “大伯,我不是你们村的人,我是来找饶。” 受前世的影响,杨军还是忍不住的叫了他大伯。 “咳……” 听杨军叫他大伯,杨前进脸突然一下红了。 “这位同志,你看上去和我差不多大,叫大伯不合适吧?” 杨前进在衣服上蹭了蹭,伸出手:“杨前进,杨家村九队的队长。” 杨军也伸出手:“杨军,嗯……以后还请杨老弟多照顾。” 杨军一脸的玩味。 以前这位大伯可没少给他留下心理阴影,这世好不容易爬的比他高,不得好好的找补回来啊。 “这……不合适。” 杨前进一脸便秘的上下打量杨军:“我看上去比你还大,你应该叫我哥才是。” 杨军闻言,愕然。 酸酸年龄,杨前进此时应该是二十五六岁的样子,但是他从生在农村,长年累月的劳动,看上去比杨军大许多了。 殊不知杨军今年四十了,但是由于长生不老的原因,他的年龄和样貌永远地停留在三十岁这一年,可即使是这样,他显得比杨前进还年轻。 “噗……” 杨军想笑却不敢笑,只得重新叫:“杨老哥。” 杨军心里偷着乐,即使这样,辈分上他也占了便宜。 杨军是魂穿,是穿到和他同名同姓的人身上,前世他也叫杨军,这个村子里的人全姓杨。 “对了,老弟,刚才你来寻人,不知道你寻谁啊,我带你去。”杨前进道。 杨前进爱管闲事,村子里大事没有他不知道的,此时遇到杨军,爱管闲事的毛病又犯了。 “杨堂。”杨军道。 “杨堂?” 杨前进道:“他不是当兵了吗,你怎么不去部队找他?” 杨军闻言一怔。 随后,猛然想起了什么。 现在是一九八一年,父亲这个时候还在部队当兵。 他是一九八二年退伍的,也是在这一年和母亲结婚的,八三年才生的他。 父亲杨堂是在八二年年初退伍回家的。 他记得非常清楚,因为奶奶就是在这一年去世的,当时候父亲回家探望病重的奶奶,回去之后就打了复员报告,杨军不会记错的。 杨军心里在暗暗责怪自己。 只想着早点回来看看父母和这个家了,却忘记了时间点,此时的父亲还在部队服役,而母亲还在姥姥家种桑喂蚕呢。 “大……杨老哥,是这样的。” 杨军道:“我是杨堂的战友,他不方便回家,我是专程替他来看看的。” “哦,原来是这样啊。” 听了杨军的解释,杨前进一副了然的神情。 “这样吧,我带你去他家。” “老哥,你……不下地了?” 杨军指了指他手中的锄头道。 杨军自己就能找到老家,根本不需要他带路,他打心眼里不喜欢这个爱管闲事的大伯。 “哎,干什么干?刚下过雨,地里下不去。” 完,不管杨军同不同意,直接扛着锄头在前面领路。 杨军闻言,也是一头黑线。 这个大伯爱管闲事的毛病还是没改,宁愿不下地干活,也要多管闲事。 “那谢谢老哥了。” 无奈,杨军只能随他去。 他现在的身份就是杨堂的战友,在村子里不认识路也是正常的。 路上,随便聊了聊。 杨军心不在焉随便应付了几句。 不一会儿,就来到村子最西头一户人家面前。 看着眼前这个土墙堆砌成的灰色土屋,杨军感到非常亲牵 这是爷爷的家,不是他的家,他的家是父母成婚后重新盖的土房,可即使这样,杨军也感到莫名的亲牵 终于能见到亲人了。 杨军怀着激动的心情,忐忑的站在那儿。 “二叔,你家来客人了。” 杨前进站在门口吼了一句。 院子里没人应声。 “估计家里没人。”杨前进声嘀咕道。 “二叔,你家里来客人了。” 杨前进再次大声道。 还好,这次家里终于有人应声,不过声音非常。 过了半晌,听到里面门栓抽动的声音,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姑娘站在了门口。 他先是看了看杨前进,然后又看了看身后的杨军一眼,然后怯生生的道, “大哥,这位是?” 看到眼前这个熟悉的姑娘,杨军愣了一下。 虽然出嫁多年,但是杨军还是认出了,这是他的三姑,也就是他父亲的三姐。 父亲兄弟姐妹六个,他在家排行老五,上面一个大哥,三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 杨前进道:“哦,这位是老五的战友,专程从部队来看看你们的。” 那姑娘怯生生的看着杨军,然后问道:“你是五弟的战友?” “是,我是杨堂的战友,特意来看看他的。”杨军笑道。 三姑看了看杨军,然后问道:“五弟有没有让你稍钱回来?” 杨军闻言一怔。 哪有一见面就问人要钱的? 看着杨军疑惑的样子,杨前进道:“老弟,你不知道,杨堂的母亲病了,现在急需要钱救命。” “哦,原来是这样啊。” 杨军闻言,也是一惊。 按时间算算,奶奶这时候是生病了,再过几个月就要病逝,现在正是需要钱治病的时候。 “捎了,捎了。” 杨军连忙摸摸口袋,顿时一阵尴尬。 他这人出门从来不带钱,一切都有警卫员呢。 三姑和大伯疑惑的盯着他一举一动,看到他尴尬的表情,立马明白怎么回事了。 “是不是来的太匆忙,没去信用社取出来?” 大伯贴心的问了一句。 “没有,没有,我取出来了。” 没带钱不怕,杨军有的是空间。 只见他手插进兜里,意念一动,立马掏出一沓钱来。 这一沓钱少也有一千,杨军并没有全部给他,而是抽出了五百元。 “这五百元是杨堂让我捎来的,您点点。” 杨堂就是个普通的士兵,每个月只有四五十块钱的薪水,哪怕是他不吃不喝也攒不下这么多钱,杨军怕不好解释,就只给了他们五百元。 “这么多?” 三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竟然吓得不敢接了。 还是杨前进用胳膊碰了他一下。 “傻愣着干啥,这是老五捎来的,又不是抢来的,你怕什么?” “哦,谢谢这位同志。” 三姑生怕杨军把钱收回去似的,一把把抢了过来。 现在母亲很需要钱,这一家七八口人还等着买米下锅呢。 “不客气。” 杨军笑道:“听老人病了,我能进去看看吗?” “能能能,您快请进。” 三姑连忙把路让开。 倒是杨前进往后退了一步:“那啥,我就不进去,地里还有活呢。” 他这是怕花钱,准备要溜。 作为本家人,他应该买点礼品来看看生病的长辈,最不济也应该给点钱表示一下心意,他这是怕花钱,不准备进去了。 杨军自然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他这个大伯不仅爱管闲事,而且还是个气鬼。 “行,谢谢老哥,您看看您这么忙,还给我带路,耽误你干活,实在是不好意思。”杨军道。 杨军表面上客客气气的,但内心却多了一丝鄙夷。 刚才来的时候,还是地里潮湿下不去呢,这才一转眼的功夫,就能下地了? “哎,客气啥,都是应该的。” “那啥,你们忙着,我先回了。” 不等杨军再客气两句,杨前进就扛着锄头逃也似的离开了。 “呸,算你识趣。” 一回头,就发现三姑冲杨前进淬了一口唾沫。 “呵呵!” 杨军见状,乐得呵呵直笑。 这还是他第一次见三姑这幅女儿家模样呢。 这斤斤计较的样子,和后世杨军认识的那个姑姑一模一样。 三姑见杨军笑了,顿时脸色一红。 “快进来吧。” 然后拎着杨军向堂屋走去。 “大姑和二姑呢?”杨军问道。 “啊?”三姑惊讶的看着他,一副戒备的样子。 杨军见状,连忙道:“我的意思是你大姐和二姐呢?” “大姐和二姐去四十里外的赵家沟扒河去了。” 有些偏远的地方还没有分田到户,很多农民靠干公家活养家糊口。 不仅大姑和二姑去赚钱去了,就连刚结过婚的大伯也去扒河了。 “额,爷爷呢……就是你爸去哪儿了?” 杨军一时改变不了称呼,很多话都是下意识脱口而出。 “哦,他喝酒去了,这个时候不知道在哪儿晕瞪着呢。” 话的时候,三姑一脸的不满。 爷爷是个酒鬼,长这么大从来没下地干活,每就知道喝酒,家里和孩子什么都不管,要不然奶奶也不会累出病来。 “还没喝死啊。”杨军声嘀咕道。 他对这个爷爷观感不佳,自从父亲转业回地方后,爷爷是三来头的来要酒钱,兹要是不给,直接堵单位门口闹,父亲也怕丢人,没办法,就只能给钱,就因为这,杨军从就不喜欢这个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