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文知道在一般大气压下,汽油的自燃点是427℃。</p>
但汽油挥发快,汽油蒸汽和空气混合时极易点燃,而这也会导致汽油的闪点会低于28°左右,而一般闪点越低,自燃点就越高。</p>
闪点是油品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遇明火能发生闪燃的温度,自燃点是油品在达到一定温度时与足够的空气(氧气)接触,发生燃烧的温度。</p>
保险起见,周文文初步估为能量光束在击穿了油管后,在汽油与空气融合时,表面温度20度的能量光束点熄了汽油,最终产生爆炸。</p>
除去汽油不谈,现在的关键是表面温度这20度的能量光束。</p>
而这就要涉及到比热容上。</p>
比热容,英文简称SHC,英文全名为SpecificHeatCapacity,符号c。</p>
SHC,简称比热,亦称比热容量,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用来表示物质吸热或散热本领。比热容越大,物质的吸热或散热能力越强。</p>
即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p>
</p>
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J(kg·K)]或焦耳每千克每摄氏度[J(kg·℃)],其中J是指焦耳,K是指热力学温标,即令1千克的物质的温度上升(或下降)1开尔文所需的能量。</p>
而根据此定理,最基本便可得出以下公式:</p>
c=Qm(ΔT)</p>
Q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是物体的质量,ΔT是吸热(或放热)后温度的变化量。</p>
(初中的教材里把ΔT写成Δt,其实这是不规范的,而我们生活中常用℃作为温度的单位,很少用K,而且ΔT=Δt,因此中学阶段都用Δt,但国际或更高等的科学领域仍用ΔT)。</p>
而己知温度为20度,皮卡汽油比热容约为0.8到1.8,皮卡汽油油管估值最小1升、最大6升,导入公式可得四个式子:</p>
0.8=201(ΔT)</p>
0.8=206(ΔT)</p>
1.6=201(ΔT)</p>
1.6=206(ΔT)</p>
ΔT变式解:</p>
ΔT=25,ΔT≈4.17。</p>
ΔT=12.5,ΔT≈2.08。</p>
由此可知能量光束击中任何物体后,在1至3秒内至少能产生2度,最大能产生25度的温度。</p>
而t△??=(d)?这个第一值公式中的??,也有了相应的说明,也就是升温,即</p>
△=(15)ав⊕(18)I。</p>
3△??(升温)=(d)?。</p>
但周文文还不满足这一点,他决定再试一次。</p>
他再次按下左手装甲的按钮,并接管αβ电子吸收循环转换发射?灰烬能量0.1系统,而这次他调出了剩下的92度αβ能量和73A电流,并将其导入加速管,循环流动。</p>
时间依旧设定为时间到1秒后发射,而这次的目标,是一块面积1平方米、约重15千克的铁片。</p>
于是在2分钟多,也就是168秒又1秒后,又一道白色的能量光束从电子周循环装置喷的喷口射出,在6(6.12秒内击中离周文文有30(29.1)米距离的铁片。</p>
铁片仿佛被大力扔出一样,一举飞跃了两百多米,并深入地下,整个过程不到3秒,而经寻猎者测绘可知铁片飞出了275.124米,飞行时间为2.712秒。</p>
得出数值后,周文文再次开始计算,首先按照公式t△??(升温)=(d)?这个第一值公式,就会得出:</p>
第020章预告第七值多项公式,还有第八值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