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上一节课,物理老师提过的一个思路。</p>
在刚刚的深度学习状态中,徐佑已经将这个思路完全理解,并谨记于心。</p>
很快,徐佑便确定了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出了物体加速度的大小。</p>
整体题目,开始变得清晰了起来。</p>
“就是这个感觉!”</p>
虽然只是一个开始,徐佑却已经找到了极好的解题感觉。</p>
将通过力学知识求出的加速度值,再结合到运动学公式之中。</p>
徐佑很快解出了,第一问传送带上划痕的长度值。</p>
这第一问说起来并不算难。</p>
但如果能熟练的解出,至少说明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基础掌握已经不错。</p>
要知道,仅仅是运动和力的大题,就已经能难倒一大半学生了。</p>
徐佑没有得意,而是立即投入到了第二问的问题之中。</p>
求小物块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大小。</p>
简单的说,这道题是物块先沿传送带向下减速,然后再反向加速的运动。</p>
只要确定位移和加速度,就可以通过公式,求出小物块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了。</p>
徐佑通过第一问的结果,先是将位移和第二段运动的加速度求了出来。</p>
正当徐佑想继续带公式的时候。</p>
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p>
“不,这道题目有一个陷阱!”</p>
那就是,小物块的末速度,是不可能超过传送带的速度的。</p>
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p>
就很可能犯下致命的错误,导致题目丢分。</p>
这样的错误,与汽车刹车后速度会反向一样,很低级,却又很容易出错。</p>
其中的原因,主要还是学生对于解题不够熟练,理解的不够透彻。</p>
大概二十分钟的时间,徐佑已经完成了所有题目的作答。</p>
因为徐佑利用下课时间就开始答题了,现在距离考试结束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呢。</p>
见时间还充裕,徐佑又利用几分钟时间,将卷纸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p>
在确定了所有的答桉,都完全正确后。</p>
徐佑决定上前交卷。</p>
同桌董超正在抄徐佑的答桉,还没抄完一半,徐佑竟然就交卷去了。</p>
“等……”</p>
董超想要伸手挽留,却已经太晚了。</p>
这时,陆知瑶也答完了卷纸,起身交卷。</p>
在往常的小考中,陆知瑶一直都是第一个交卷的。</p>
不为了别的,只是早点交卷,早点做其他的题目。</p>
仅仅是一个小考,自然是不会让陆知瑶屈尊去检查的。</p>
正当陆知瑶起身去交卷时。</p>
却发现一个身影,已经在她之前了。</p>
陆知瑶轻皱眉头,仔细看过去,发现这名同学是徐佑。</p>
陆知瑶并没有和徐佑说过几句话,也只是对徐佑有一点儿基本的了解而已。</p>
见到是徐佑,陆知瑶一下子就放下了心来。</p>
徐佑是那种很努力,但学得很慢的那种。</p>
虽然徐佑在班里成绩还算靠前。</p>
但这么快的时间内,徐佑是肯定做不完这张卷纸的。</p>
肯定是有什么问题,想要请教老师。</p>
陆知瑶自然是不会在小考这种事情上,想要做与其他的同学比拼答题速度,这种无聊的事情。</p>
</p>
但如果真的班里突然有人,比自己答得还快。</p>
陆知瑶心里还是会有一点儿不舒服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