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任文斗继续说道:</p>
“当然,单纯的高分辨率并不是目的,而是需要清晰的看清各个地面目标。超高的指向性,以及超高的稳定性,都是我们必须要保证的。”</p>
“那我们火箭的运载能力,最多能给到多少?镜片这一块儿,可以做得很大吗?”</p>
“只要是我们现有火箭运力能够达到的,都没有问题。”</p>
“任老师,我们的征途九号,现在还无法使用吧?”</p>
“征途九号仍然在研发之中,预计几年内可以投入使用。不过短期内,应该还是不行的。”</p>
</p>
得到任文斗的一系列回答之后,徐佑也大概明白了现在的情况。</p>
在现有的条件内,我们会尽一切的努力,去研制更高分辨率的卫星。</p>
甚至,多付出一些成本,也是没有问题的。</p>
只是,有些事情,不是钱就能够解决的。</p>
就比如说,火箭的运载能力。</p>
想要从提升火箭运载能力的方向,去解决这个问题的话。</p>
那问题可就会变得更复杂了。</p>
徐佑觉得,还是尽可能在现有的资源下,去思考如果做到更高的分辨率吧。</p>
因为火箭运载能力的有限,一次发送一块特别巨大的镜片,肯定不是一个好的选择。</p>
如果是从镜面拼接,或是光学薄膜拼装的角度去思考的话。</p>
倒是可行的方向。</p>
只要分几次,把一块块镜片或者光学薄膜发送到太空中,再进行组装就可以了。</p>
当然,这样一来,如何在太空中组装这些镜片,也是另外的一个关键问题。</p>
结束了和任文斗的沟通之后,徐佑开始了具体的方桉设计。</p>
目前为止,徐佑有三个大概的方向。</p>
第一个方向,是针对上一代高分卫星的优化。</p>
徐佑通过研究发现,上一代高分卫星,在分辨率上仍然有一定的潜力,可以在不改变主要硬件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分辨率。</p>
虽然不会提升几倍那么多,但还是很有希望,做到十厘米之内的。</p>
第二个方向,是采用多镜片拼接技术。</p>
这个方向,可以从本质上,提升卫星的分辨率。</p>
问题是,侦查卫星的重量会比较重,对于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巨大的考验。</p>
第三个方向,是利用衍射光学薄膜技术。</p>
用非常薄的光学薄膜,去代替普通的光学镜片。</p>
因为光学薄膜,相比光学镜片来说,要轻出很多。</p>
这种方桉,对火箭的运载能力要求没有那么高。</p>
但问题是,同样需要拼装,且成像技术并没有传统的光学镜片成熟。</p>
可以说,三种方法各有利弊。</p>
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去进行更合理的选择。</p>
这一天,吴婧组织大家,召开了一场会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