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佑自己都有些无法理解,在那种心流状态下,自己为何会有如此强大的计算力与空间想象力。</p>
但那种能力,确实是真实存在的。</p>
而计算与空间模拟的结果,也都是准确无误的。</p>
将推导过程、数据、方桉都整理好后。</p>
第二天,徐佑来到材料实验室,组织大家开始新的实验方桉尝试。</p>
“徐老师,您是想同时使用化学气相沉积,以及热等静压制备技术吗?”</p>
听到徐佑的这个方桉,几位材料专业的老师,也是感到有些惊讶。</p>
这样的方法,不仅他们没用过,甚至他们也从未听说,世界上有谁用过这样的方桉。</p>
因为在工艺上,两种方桉就是有些矛盾在里面的。</p>
就好像是冰与火,根本不可能完全交融在一起。</p>
“我稍微调整了实验中的一些工艺参数,根据我的理论推导,是可以尝试一下的。”</p>
徐佑没有将话说死,毕竟如果徐佑说,自己只是在大脑中模拟了一遍,就判定这个方桉是可行的话,听起来就有些天方夜谭了。</p>
</p>
几位材料老师虽然对此有些怀疑,但毕竟这个人是徐佑,既然他觉得可以一试,他们是肯定会协助徐佑的。</p>
接下来,在徐佑的带领下,几人开始了新的制备方桉。</p>
这个方桉的关键,是根据徐佑设置的工艺参数,制造出对应的实验条件。</p>
对于各种实验条件的把控,要求得非常精细。</p>
根据徐佑的理论,如果环境条件差了一点儿,就会不满足至少一项技术的条件,让材料的制备以失败告终。</p>
花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几人才将实验条件调控到理想的状态中去。</p>
大家顾不上吃午饭,趁着实验条件合适,赶紧开始了材料的制备工作。</p>
在与设备连接的屏幕上,可以同步显示出反应腔中材料的微观结构。</p>
“晶粒……开始生长了!”</p>
这时,一位老师在看到屏幕中的画面后,不禁惊呼了起来。</p>
晶粒开始生长,意味着这样的制备方式,确实是有效果的。</p>
即使还未形成理想中的材料结构。</p>
但这已经是之前从未有过的突破了。</p>
这个时候,崔颖走了过来。</p>
“各位老师都没吃午饭呢吧,我去帮大家买点吃的过来,就在实验室吃一口吧。”</p>
“好的,崔老师,就麻烦你了。”</p>
在这样兴奋的状态下,徐佑压根就忘了吃饭的事情。</p>
徐佑自己倒还是能忍住。</p>
不过让大家都跟着挨饿,徐佑也觉得不太合适。</p>
徐佑心中感叹,还是崔颖想得更周到一些。</p>
过了一会儿,崔颖带了几份饭回来,大家一边吃着饭,一边关注着各项数据,以及屏幕中的现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