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寻找到更好的材料,去承受高强度的核聚变反应。</p>
目前为止,市面上的任何一种材料,都远远无法承受,长时间剧烈核聚变反应,所造成的超高温度等恶劣条件。</p>
也只能对反应物进行约束,以避免反应物与任何物质发生接触。</p>
在现有的技术下,尚无法长时间的对反应物进行约束,因此也只能进行较短时间的核聚变反应。</p>
“即使找到性能更好核反应容器材料,对于目前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来说,也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啊。”徐佑感叹道。</p>
可控核聚变装置,就像是一个“人造太阳”一样。</p>
容器材料的耐热能力更强,肯定是我们想要的。</p>
但相比之下,对于反应物的约束,却是更重要的一个因素。</p>
如果能够使用一种强大的力量,将反应物死死的控制在容器的中间,让反应物能够一直与容器保持一定距离,那就可以大大降低对容器材料的要求。</p>
目前我们使用的约束方式,主要是磁约束。</p>
可是,现有使用磁约束对反应物进行约束的装置,为了不损毁容器材料,需要让聚变等离子体的密度非常低。</p>
</p>
这样的结果是,无法长时间维持反应,输出的电力也会低于输入电力,并无法作为能源使用。</p>
徐佑觉得,在对反应物的约束方式,必须要做出重大的改变。</p>
“呼……还真是一个难题啊。不行的话,去往冷聚变的方向试试看?”</p>
想办法去降低核聚变的反应温度,同样是一个可能的方向。</p>
但徐佑也知道,冷聚变这种近乎于民科的概念,很可能是根本不可行的。</p>
在这个方向上,还是尽量不要抱太大的希望。</p>
“还真是永远的五十年啊……”徐佑感叹道。</p>
但不管怎么说,约束条件、核反应容器材料、冷聚变这些问题,徐佑都不会轻易的放弃。</p>
就在徐佑陷入瓶颈的时候。</p>
陆知瑶给徐佑发来了信息。</p>
</p>
“初稿都写完了?速度够快的啊。”徐佑感叹道。</p>
现在距离毕业答辩,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p>
不过徐佑很快想到,陆知瑶学的是哲学专业,不像理工科那样,需要做完实验才可以写论文。</p>
从付出的时间成本上来说,确实要比理工科少很多。</p>
</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