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这样,方源十有八九就是自己的应梦贤臣!</p>
“这方面我其实是一知半解的,我家没种田,田都租出去了。”</p>
“如果贵宾想要了解清楚的话,可以问这里的农民,他们知道更清楚。”</p>
绿夏摇摇头笑道。</p>
说着,环视四周看了看,向比较近的一个农民招手。</p>
这里有数不尽的农田,虽不是耕耘季节,但也需要人手看着以防意外发生。</p>
很快,那个农民走过来,他头戴草帽,皮肤黝黑,满脸皱纹,笑容很淳朴。</p>
“绿夏妹子,叫叔何事?”</p>
农民挠挠头,憨厚道。</p>
现场人有点多,又都是穿丝帛的,他天然感到自卑。</p>
“叔,这些是各地的商队代表,来看我们武陵县粮食的。”</p>
“就是想问您几个问题,您别怕,他们不吃人的,嘻嘻。”</p>
绿夏笑吟吟说道。</p>
几句话之间,农民的神色自然了不少。</p>
“这位老人家,我想问问,你们是怎么处理旱灾和蝗灾的?”</p>
李世民客气问道。</p>
“你说这个啊,那你可是问对人了。”</p>
“年初的时候,县尊大人就号召我们开渠引流,将几十里外的河流引过来。”</p>
“不仅如此,还让我们在万顷良田中打下上百个水井用于存水,现在还有些水井有水呢,根本没旱过。”</p>
老人家骄傲道。</p>
听闻天下各地都大旱,收成惨澹。</p>
而他们武陵县却大大的丰收,别提有多骄傲。</p>
但县尊有令,不得对外传播武陵县收成丰收的事,故而外人不得而知。</p>
这也就是绿夏问他,而且说是各地的商队的代表,他才如实回答的。</p>
“厉害,你们县尊真是有先见之明啊。”</p>
李世民神色依旧,心中骇然。</p>
“那是!”</p>
“要不是县尊,我们武陵县现在可苦着呢。”</p>
老人家满脸尊敬说道。</p>
提到方源,眼神都带着尊敬。</p>
现场商队代表见状,私下自己人交换眼神,暗自点头。</p>
杜如晦听着,眼神也是变换着,心想回头要催促调查方源资料的禁军,让他们快些。</p>
“那蝗灾又是怎么处理的?”</p>
李世民感叹点头,随即问到蝗灾。</p>
旱灾能够引流,但蝗灾却不同,蝗虫天上飞来,如何处置?</p>
“其实吧,我们武陵县的蝗灾不严重。”</p>
“早在听闻关内蝗灾,县尊大人就组织人手日夜监视,在夜间于各地点燃火把,蝗虫喜欢扑火,会攻击火把,我们顺势将其除掉。”</p>
“白天我们就在农田四周放养鸡鸭鹅等等,它们是蝗虫的天敌,本来就没多少蝗虫的,才刚刚到来就被鸡鸭鹅吃掉了。”</p>
老人家得意说道。</p>
这些都是他的亲身经历。</p>
都是浓浓的回忆,未来也将会这样保护农田。</p>
“你们是怎么知道鸡鸭鹅是蝗虫天敌的?”</p>
李世民迫不及待追问道。</p>
飞蝗扑火他知道,在长安城的时候也召集过士兵夜间杀蝗虫。</p>
但是蝗虫太多了,夜间杀了一大堆,第二天又是无穷无尽出现,根本护不住天地粮食。</p>
“县尊大人说的。”</p>
老人家如是回答。</p>
“那....你们今年大概能收成多少?”</p>
李世民又问了一个问题。</p>
也是现场商队代表想问的问题。</p>
“听说能有一百万石。”</p>
“我也是听说的,我不会算数。”</p>
老人家挠挠头,憨笑道。</p>
“谢谢老人家,我问完了。”</p>
李世民点点头,感谢道。</p>
平静的脸下,心中却满是惊涛骇浪。</p>
第一,方源引流,明显是提前知道旱灾的,他是怎么提前知道的?</p>
第二,蝗虫天敌,满朝文武都没有人知道,方源又是怎么知道的?</p>
第三,方源必定是自己的应梦贤臣!</p>
第四,一百万石粮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