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秦时的日常生活正文卷第五十章嫌疑,禁足“嗯?” 听完墨君的回答,嬴政当即狐疑的看了一眼他,再次问道:“墨卿当真没有解释?” 墨君只好再一次无奈的行礼道:“臣,真的没有解释。” 连续两次询问,都得到了同样的回答,这一下嬴政算是确定下来,墨君大概是真的没有解释。 其实对于墨君的这个回答,嬴政本来是抱有一定怀疑态度的,因为从河东传来的急信中,不仅记载了金氏一族被灭满门之事,同时也记载了一些案件的细节。 而也是通过这些细节,嬴政才会怀疑墨君是墨君偷偷动的手,因为金氏一族被灭门的方式,实在和以往墨君的手笔太过相似。 但转念一想。 这次金氏一族被灭门之事,其他方面都挺像墨君的手笔,但唯独一点,那就是这次灭门做的太小家子气了。 他家那位墨卿要是灭门,别的不说,首先肯定不会这么偷偷摸摸。 其次要真是墨卿派人去了河东,就以河东这次‘石涅失窃一案’,被灭门的绝对不只有这么一个家族。 从这一方面来说。 看起来似乎也确实不太像是墨君动的手。 可如果这次不是墨君动的手,那事情还真有些麻烦起来了。 没错。 这话虽然听起来有点怪,但事情还真是这么个理。 如果这次事件真的是墨君动的手,那么以墨君的性格,动手之前或者之后,必然已经搜集到了足够的罪证。 只要有足够的证据表面金氏一族的‘死罪’。 那么金氏一族灭门之案,顶多算是墨君先斩后奏,只要嬴政这个时候打个掩护,说一句‘此乃寡人密令’,那么无论是金有钧,还是金氏一族都是死有余辜。 可偏偏这件事不是墨君动的手,那这次案件反而有些不好掰扯了。 果不其然。 下一刻。 就在群臣沉默之际,只见昌平君缓缓越众走出,面容平静道:“王上,臣有一言。” “说!” “我秦国以法治国,诸侯犯法,与庶民同罪。如今金氏一族灭门惨案在前,大秦重臣金廷尉身死在后,如今虽无明确证据,但种种嫌疑却都指向当朝治粟内史墨君墨大人。而根据大秦律法······” 说到这里,昌平君语气一顿,转身看了一眼墨君,随即朝着嬴政继续道:“根据大秦律法,此案当交由廷尉司彻查,而在本案事实真相未曾查清之前,还请王上缉拿治粟内史墨君,禁于廷尉司牢狱之中,听候调查。” 当昌平君这番话说完,整个朝堂都为之一静。 嬴政眼神微眯,道:“缉拿治粟内史?熊卿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昌平君坦然道:“臣当然清楚,然而臣所言皆符合大秦律法。金廷尉临死之前,曾经亲口指认治粟内史墨大人,这是王上与朝堂百官亲耳见证,人证已经具备。” “如今虽然还没有充足的物证,但有此重大嫌疑,墨大人理当配合廷尉司进行调查,而且······若是之后调查出此案真的与墨大人有关,那么刚才墨大人当朝误杀金廷尉之举,恐有‘灭口’之嫌啊!” 听完昌平君熊启所言,墨君也是将目光转向了他的身上。 刚才对方这番话看似合情合理,但实际上里面却充斥着一个巨大的陷阱,原本金有钧之死,到底是意外还是墨君误杀,亦或是自杀,本没有定性。 然而昌平君熊启三言两语之间,却将金有钧之死,直接定为了墨君‘误杀’。 要是不注意的话。 说不定案子还没查,一个罪名就已经扣在了墨君头上。 幸亏嬴政显然不是那么容易被忽悠的人,直接挥手打断道:“金廷尉之死,究竟是意外还是他人失手,此事暂无定案,熊卿莫要轻言。” 听出了嬴政的警告,昌平君果断认错道:“是臣失言。但金廷尉之死终究与墨大人有着脱不开的关联,还请王上秉公执法。” 说着,昌平君再次朝着嬴政深深一礼。 为什么昌平君会一直提起金有钧? 原因很简单。 因为金有钧,才是这一环计划的关键。 这一场针对墨君的局,参与的不仅仅只有罗网,昌平君同样也是合作者之一。 毕竟金有钧原本就是隶属于‘楚国外戚一脉势力’的人,如果没有昌平君的参与,又怎么能以金有钧的性命做这一场局呢? 以墨君如今的身份地位,别说拉他下马,光是撼动他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正常就算是‘金氏一族满门全灭’,就算墨君有嫌疑,以他的身份顶多就是一个协助调查,根本不可能将他关押起来。 但若是以一位九卿的性命为代价,那情况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