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地改变着历史。
.
在城外看着的时候,还觉得这边关人气凋零,偌大的一座城,似乎没什么动静。没想到一进到城中,居然顿时闹哄哄一片!
沈思月观察了一下,大概是与这座城,修葺得格外高大的城墙有关。
她在当阳县买来的那幅舆图,把整个北方甚至囊括了鞑靼人国界都记载得较为详细。小到重要城镇的街道路线都有画下来。一开始她还没察觉,后来发现简直是捡到宝,绘图的似乎是一位游学的僧人。
所以这一路她对着舆图,刚好把方圆数百里的地形都熟悉了一下。
这座边关之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城镇的布局与别处都不一样。
进入第一道城门,还不算真正入了城,只是进入了十米宽的夹道,又称外城。
要再进一道城门,才是内城。
役人村连接着外城,在东南角有一道不起眼的坊门,进去后那一带才是役人村村落。役人村的人要想进内城,据说要么得有钱,要么得有凭证。
内城城西,住着这儿的驻兵。那里轻易去不得。
内城城东,住着大小官员和一些过去有权有地位,到了这儿还能用着关系的人;又或是在此生活了一代又一代,立过功,赦了罪,但不愿离开的人;还有一些是远道而来在此开设商铺的商户,一些来往的异族商旅,和当地游牧族富人。
离此城十里外的杏子山,那里聚集着最多的当地部落。
唯一能让这些层级、身份、族籍都不同的人聚在一起的地方——便是这外城夹道。
这些一部分是沈思月现在亲眼所见,一部分是从张小春和老闫口中听来,一部分参考舆图。
“叮铃咚……”
“来来,热乎烧饼咯!”
“本地宝石,看看不要钱!”
“我这是好马!”
“买不买?不买边儿去!”
“姑娘,来看眼,上好皮子!”
“我这个嘛,西域毛毯,好得很嘛……便宜卖嘛!”
“来来,看一看,现宰羊肉!”
“嘛哩嘛哩哄——嘛哩嘛哩哄——嘛嘛哩牟尼……好了,把人抬回去吧,服下神水,灾病消除,病邪退散……嘛嘛哩牟尼哄哄!”
“多谢老巫!!”
“快让让,有老爷马车来了!”
一副混淆着汉人,异族人,当地游牧人口音,叫嚷声此起彼伏的热闹画卷在眼前拉开。
“原来这里这么热闹啊?”陈金莲他们全都看呆了。
阎象之给他们解释道:“这种热闹,也不是时刻都有。除特定节日,每七日会有一场赶圩,人才有这么多。而且,只能在这外城夹道里。这是让我们赶上了。”
沈思月看得也有一些眼花缭乱,边关果真是龙蛇混杂,比京州乡县的赶圩要乱了不知多少。
不时有豪华的车马从中穿过,有人挡道了,官爷们甩起鞭子,下手不轻。
被打的人好似也习惯了,不顾疼痛,抢救被车马践踏的东西和货物。
而另一旁,又看到一些僧人坐在路旁,宣讲法道,发放善食,可对官爷们的行径却置之不理。
还有一些犄角旮旯里,藏着许多衣衫褴褛的大孩子、小孩子,盯着一双黑湫湫的眼睛,时刻准备捡漏子。
一支驼队慢吞吞穿过去。
“叮铃咚……”
喧哗的叫嚷声逐渐停下,一双双目光纷纷朝他们投来。
有小孩跑着高声喊:“噢噢,又来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