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数日过去,时间到了正月十五日,适逢传统的元宵佳节。每年的这个时候京都城中千家万户张灯结彩,街道上花灯十里,欢声飞扬。
节日的气氛在这座遥远的边关小城中显得冷清得多,可尽管如此,也是这儿的一年当中最热闹的一宿。
即便是贫穷的役人村村民,也都想方设法在门前门后挂上一盏各色各样的破灯笼。简朴的灯笼将黯然无光的役人村点亮。
用庞四公的话说,“若无这一盏光,这里的人们又如何渡过接下来漫长的一年呢?”
人们在灯下许愿,在灯下祈福,哪怕这愿望年复一年,从未变过。
待到了夜晚,许多村民们也会赶热闹进城去观灯赏花,一年当中唯有这日晚上的内城对村民开放,且城门一直开放到午时,但据说大家真正进城的人并不多,城内的张灯结彩对大多数连一串余钱都拿不出来的村民来说,进去了只会受到鄙夷。
城内的人也并不喜欢他们。因此,内城夹道成了他们欢聚的唯一地点。
今晚的夹道刚好赶上赶圩的日子,从白日一直延续到了夜晚,比平日多了许多小摊小贩。
“叮铃咚……”
“来来,热乎的汤圆咯!”
“古尔村的烤羊蹄,好吃得很嘛~”
“卖灯笼咯!”
“姑娘,来看一眼,花簪子!”
“施舍点吧,好心人,施舍点吧,好心人……”
“我们实在买不起一碗,这汤圆能不能按个儿卖?也让孩子尝个鲜儿~”
“啥,按个?行行行,按个就按个吧!”
沈思月听在耳朵里,心头感慨万千,除了这儿的汤圆能按个卖,恐怕也没其他的地方了。
眼前一副混淆着各族人口音,叫嚷声此起彼伏,虽非灯火阑珊可也是火光攒动的热闹画卷,仿佛让他们回到了初来此地的那一日。
“这北地的人过个节,就是和咱不同儿,俺瞧那汤圆儿里包的不是糖芝麻,咋的是羊肉馅哩?”陈金莲直摇头,“这汤圆儿里头不放糖,那能有啥好吃的。”
牛三本冲她说道:“你说的那糖芝麻,在这儿比肉可不便宜。”
陈金莲揣着袖子,夜晚的寒风一吹冻得直缩脖子,红扑扑的脸上确是喜笑颜开的,“倒也是。咱们今儿能吃上几颗自己个包的糖汤圆,还是得亏了思月姑娘。灶房里忙活的时候我问三娘了,三娘便说这地方芝麻不好买到。”
“哎,三本,咱娘要是在该多好,娘做的汤圆可真好吃……”
听陈金莲提起他老娘,牛三本不禁眼里一热,回想过往种种,又不禁感慨良多,见那卖花簪子的甚是便宜才一文钱,他摸了摸口袋里捂的几文钱,趁着陈金莲不注意的空挡,挑了一支藏了起来,还好似干了啥坏事一样一阵心跳加快,回头见陈金莲没发现,想着晚上回去炕头上送给媳妇儿,媳妇儿准保高兴得一宿睡不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