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时,秦军连年征战,来自于关中地区的秦军兵士喜爱吃面,可行军打仗又不可能带着擀面杖和案板。那可怎么办呢?”
“一位聪明的伙夫为了让兵士们吃到可口的家乡面,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他先把面和好,然后又随意找了一块板,接着将和好的面扯住两头,摔打成又长又宽又厚的裤带面,面与面板摔打撞击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
“煮熟后捞出一大海碗,碗底事先盛着佐料和一些豆芽青菜,然后浇上一大勺油泼辣子,热腾腾端上来,兵士们纷纷争尝,顿时一片啧啧声。打完仗,聪明的伙夫回到了家乡咸阳,便以卖“biang、biang”面为生。”
“还有同学们会好奇了,那么这两个字怎么写呢?其实我也不会!”
众人:“......”
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把不会两个字说的如此理直气壮。
“哈哈哈哈,也就是食神大人了啊!”
“换一个人,我肯定取关了!”
叶归笑着说道:“其实是古代一个怀才不遇的秀才来到咸阳,吃了一碗biangbiang面,结果忘记带钱了,为了抵扣面条的费用,就说如果他写出来了这个字就免除费用!”
“店家同意了,年轻人想起来自己这些年的遭遇,立刻奋笔疾书,同时高呼‘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
“一个字,写尽了山川地理,世态炎凉。”
于是叶归找到一块没有被动的雪,在上面写下了这个字。
“卧槽,这个口诀告诉我我也不会写啊!”
“不,不,这个字太难了,我不会啊!”
叶归已经找到了这家店,坐了进去:“老板,来一份biangbiang
面!”
“没问题,帅哥您稍等一下!”
老板立刻在案台上操作起来,他现场开始揉面,随后就开始摔打面条。
在面条每一次被拍打到案板上,都发出biang的声音。
果然是面如其名啊!
将面条给丢到水中烫一下子,老板再做了一个浇头。
拿出一个又大又圆的青花瓷碗,把煮好的面条放进去,干的浇头也放上去,再烧上一锅的油,直接浇上去。
随着霹雳划拉的一声,这个面条也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