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午后,在合宫嫔妃们紧张又焦急的期盼之中,养心殿传出玄凌的旨意。
仰承皇太后旨意,晋钟粹宫贞嫔为贞妃,于本月二十八日,行贞妃、莞嫔、安嫔的册封礼。
孙妙青唇角上扬,轻声道:“贞妃出身蒙古科尔沁部,母族是蒙古四十九部之首,虽于子嗣无功,但是科尔沁部骁勇善战,在蒙古诸部之中,呼声最高。”
“此次若没有皇后提议,莞嫔、安嫔的晋升,嫔位之上多出一人,贞妃未必能够封妃,贞妃还得感谢皇后、感谢莞嫔、安嫔。”
绿筠恭声开口,“娘娘言之有理。”
贞嫔晋妃位的消息,迅速传遍东西六宫。
一时之间,钟粹宫的风头,隐隐盖过了甄嬛的永寿宫、安陵容的延禧宫。
皇后、华贵妃气得摔了不少瓷器摆件,景仁宫和翊坤宫伺候的宫人们,愈发的小心谨慎。
五日后下晌,福嫔与温宜公主,前来永和宫串门。
福嫔掩着嘴,浅笑开口。“嫣妃娘娘,嫔妾今儿个从寿康宫出来,在长街之上遇到了惠嫔,几日不见惠嫔,惠嫔的气色越来越差了。”
“惠嫔?”
孙妙青神色一怔,放下手中修剪花枝的剪子,笑着道:“皇上下旨晋封贞嫔妃位那日,惠嫔便病了,细细算来,已有四五日时间了。”
福嫔笑着点头,“嫣妃娘娘您有所不知,宫中都在传闻,惠嫔是因为皇上晋封贞嫔为妃,气急攻心这才病倒的。”
“胡说,长春宫伺候惠嫔的宫人们说,惠嫔是因为邪风入体,这才骤然病倒的。”
孙妙青故作一脸正经的板着脸,严肃的望向福嫔开口。“惠嫔出自济州大族沈氏,从小便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端庄淡雅,怎会因为贞嫔封妃,气急攻心病倒呢?”
福嫔娇笑着道:“是,嫣妃娘娘所言甚是,惠嫔是书香门第出身,自是不与宫中旁的嫔妃们同流合污的。”
孙妙青勾唇浅笑。
若有所思片刻,孙妙青抬眸望向福嫔,道:“宫中除了皇后娘娘、华贵妃娘娘,还有那些嫔妃,对贞嫔封妃一事,心中不忿呢?”
“回嫣妃娘娘,除了皇后娘娘、华贵妃娘娘外,首当其冲的便是宫中新晋嫔位的莞嫔和安嫔了,其次是肃嫔、欣嫔。”
低敛着眉眼,略微顿了顿,福嫔压低声音,小声开口。“不瞒娘娘,便是嫔妾,对贞嫔晋封妃位一事,也是心中不快的。”
“嫔妾自知出身寒微,能破格晋封嫔位,已经是皇上、太后娘娘抬爱嫔妾,娘娘您庇护嫔妾了。”
“嫔妾万万不敢妄想更进一步,晋封妃位的!”
孙妙青望了一眼福嫔,笑盈盈道:“福嫔你太谦虚了。宫中嫔妃,唯有你能在太后跟前说上话,本宫相信只要福嫔你十年如一日的侍奉太后,替皇上在太后跟前尽孝,早晚是会得皇上恩典,晋封妃位的。”
“承蒙嫣妃娘娘吉言。”
福嫔微微低着头,浅笑不语。
十月二十八,在内务府的操持之下,贞妃、莞嫔、安嫔的册封礼如期举行。
贞妃正式成为宫中妃位娘娘,莞嫔和安嫔,也名正言顺了。
孙妙青含笑望着行完册封礼的贞妃,道:“恭喜贞妃妹妹今日册封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