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中旬,宫中已经渐渐的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嫔妃们换下了厚实的冬装,穿上了颜色鲜艳的春装,精心打扮,开始争宠,期盼着得到玄凌的宠爱。
低位的妃嫔们,期盼着为嫔、为妃,更上一层楼。
华妃已死,年家倒台,颂芝被玄凌、皇后选择性的遗忘。
这一日午后,孙妙青和福嫔,带着弘暄、琼华、温宜,在御花园散步,远远的瞧见颂芝一身素白色宫装,身形娇小玲珑。
福嫔掩着嘴,笑道:“娘娘,嫔妾听闻华妃在冷宫逝世后,芝常在便病了大半个月。”
“许久不曾见芝常在,嫔妾都几乎忘记了宫中还有芝常在这么一个人。”
孙妙青抬眸,望了一眼不远处的颂芝。
微微叹了口气,轻声开口,“芝常在从前是伺候华妃的,与华妃主仆情深,华妃骤然逝世,芝常在难过伤心也是情理之中的。”
“芝常在是皇上亲封的常在,虽然因为年家倒台,备受冷落,但是皇上心里头是记挂着芝常在的,假以时日,芝常在还是会重得皇上喜爱的。”
福嫔浅笑不语,心中对颂芝重得圣宠,并不抱希望。
毕竟宫中,出身满蒙汉三旗的贵女,容貌俱佳者不少,颂芝不过是中上之姿。
宫中一茬一茬的新人,鲜嫩如花骨朵一般,颂芝……
颂芝年纪其实不小了,年过二十五,再怎么是华妃身边养尊处优的大宫女,也是不能和十七八岁的年轻少女相比了!
而且,沈眉庄、甄嬛从圆明园回宫之后,便深受玄凌宠爱,三五日便侍寝一次。
皇上有了沈眉庄、甄嬛陪伴,又有年轻貌美的新人,假以时日必定忘记颂芝……
福嫔想到这些,微微叹了口气,望向颂芝的眸光里,充满了怜悯。
孙妙青沉吟片刻,话锋一转,道:“本宫听闻,前朝敦亲王、年羹尧的事情一了,皇上进后宫传召的第一位嫔妃,是安嫔宫里的海常在?”
“海常在入宫五年,一直恩宠平平,此番平定敦亲王、年羹尧之乱后,皇上为何第一个召幸海常在呢?”
“宫中论恩宠,有惠嫔、莞嫔、安嫔等,怎么都轮不到海常在第一个侍寝啊?”
福嫔愣了一下。
快速思量片刻后,福嫔压低声音开口,“回娘娘,据嫔妾所知海常在的阿玛、兄长,在平定年羹尧之乱中,出了不少力。此外,还有皇后娘娘向皇上举荐海常在。”
“恰逢惠嫔、莞嫔当时还在回宫途中,所以皇上便顺着皇后娘娘的举荐,传召了海常在到养心殿侍寝。”
孙妙青含笑点头。
海常在,若非她身边的绿筠,先前提及海常在,她都忘记了宫中还有这一个人,都忘记了海常在的存在。
转眼,又过去了十来日。
绿筠躬身进殿,向孙妙青禀报道:“娘娘,皇上下旨,晋封海常在为贵人,赐了海贵人各色绫罗绸缎,金银首饰。”
神色淡淡,孙妙青轻声开口,“知道了。”
“海贵人入宫四年,这些日子颇得皇上恩宠,也该晋一晋位份了。海常在晋位贵人,皇后在其中出力不少吧?”
绿筠恭声回话,“回娘娘,奴婢听御前伺候的姐姐们说,是皇后娘娘亲自为海贵人请封的。”
孙妙青含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