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这些案件,太过有相似之处,一伙人,在杭州,几乎同时杀了这么多头面好汉,这些好汉可也不是人人拿捏的,麾下也是有人手护卫的。
这杭州城,除了狄咏这般人物,还有谁有这种能力去完成这么一件事?
这般,便是真错不了了……
王韶支支吾吾问了一语:“老师……缘何要……如此行事?”
“雷霆手段,既快又准,若是治太平,便徐徐图之,若是治乱事,便是直取要害!”狄咏也不藏着掖着,说出了自己的道理。
王韶陷入了沉默,官,原来还可以这么当?
有一种疑惑不解!
狄咏接着说:“没有人能超越律法,此乃为官之道也,乃君子之道也。”
王韶连连点头,这话才是他的价值观。
“但,没有人能欺压盘剥百姓,此亦为官之道也!万事万物,求无愧于心!”狄咏又道,其实就是在告诉王韶,做官,政治,妇人之仁没用,恪守本分也没用。
不论是同僚之间的政治,还是国与国之间的政治,死板肯定是不行的,就得直取要害,就得心狠手辣!
王韶听着,想着,并未表达什么……
“此事啊,立竿见影,我宋之天下,仁德以治,何以流民遍地?何以四处盗匪横行?何以年年有那揭竿而起之乱?百姓失产也!百姓为何会失产业,盘剥而已。你道这些街面人物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去放贷?满城大户,何以今年田亩一百顷,明年就能置办二百顷?如此以往,田亩皆拢大户之手,失产之民,何以为生?这天下,还何以为继?”
与王韶这种人说道理,就得真说点道理,说点核心道理。土地兼并,永远的问题所在,为什么土地能这么轻易就兼并了?为何所有土地都往大户聚集?普通百姓难道都傻?没事就把自家的地给卖了?
那些大户都傻?还真能不顾自己家门的名声?去强买强卖?
这一套操作,狄咏也就说清楚了。
斩断其中一环,狄咏虽然不是无私到要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那也顺带手的解决了一些问题。
为什么狄咏开钱庄,到如今都纳不到多少储蓄?因为大户的钱,有更好的去处。为什么狄咏一说钱庄之事,那些大户只是担忧靠谱与否。但一说到要低息借贷,那谢松便说就算有一千万贯往外放也赚不到什么钱?
因为人家有对比。这些人在狄咏面前,看起来都热情非常,那是因为狄咏身份在此,人家愿意给狄咏一笔钱,绝大多数不是为了做生意……真正出得万贯以上巨资的,不过寥寥三人。
狄咏就是要逼着他们的钱没有更好的去处,只能往他这里来。
狄咏倒也不怕真得罪人,杭州一地,算得什么?而且那些大户,也不是只靠高利贷营生,真正只靠高利贷营生的,还是这些街面人物。
没有这些街面人物,那些真正有头有脸的大户,连逼债都不敢把人往死里逼,哪家哪户没几个当官的?哪家哪户若把人逼死了,不怕一本弹劾?
前前前前前任宰相宋庠,因儿子与匪人结交这一个罪名,就贬官而去,这大宋朝廷,在这一点上,那三观基本还是比较正的。
狄咏,就是把这些大户的黑手套给斩断了。至于这些黑手套前段时间在四海钱庄门口闹的事,有没有这些大户在后面指挥,狄咏也懒得去多管。
事情做了,就看看效果如何,看看这纳储之事,还是不是那么难!
王韶,何等聪慧之人,狄咏一番言语,他岂能想不透这些?
王韶慢慢起身,说了一语:“兹事体大,学生疑窦丛生,老师一语,学生也辩不得对错,但老师之举,若真能断盘剥之苦,那自是老师高明,学生受教……学生当真受教!”
王韶之语,显出几分悲凉悲伤之感,他既不能说狄咏做错了,又实在说不出狄咏做对了,他很难受……
“这些案件啊,你都能猜出,那些大户又岂能猜不出?都猜得出!但他们猜出了又能如何?百姓们自是猜不出,他们却也不在乎,甚至还拍手称快!你去查吧,若实在要给个交代,那你就去钱塘江下游捞些尸体出来吧,便结个匪徒仇杀!互有伤亡,主犯已死!”狄咏随口说着。
王韶大惊,钱塘江里还有一大堆尸体?却是惊讶之后,又不那么惊了,这回真是见识到了……开了眼界!
能不能成真正的自己人,能不能成真正的心腹,狄咏用今日的直白考验着王韶,王韶用脑海中的纠结来做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