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婉从屋子里走出去的时候,顺带观察了一下霍家。
霍家一共三间屋子。
破破烂烂的瓦片房,墙壁上的木头都漏风了,也没法子修理,只能用一些草泥土混着往墙上抹。
风一吹,都能泛起一阵黄泥土。
要是遇上刮风下雨天,更是不用说,里里外外的漏水。
如此的三间屋子也不大。
池婉的记忆中,霍家一共有四口人。
母亲张月娥,老大霍南川,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妹妹叫做霍冬至和霍初春。
一个十六岁,一个十五岁。
两个孩子现在不大,还能挤在一张床上勉强睡一下。
等霍冬至再长大几岁,现有的三间屋子就不够用了。
货真价实的孤儿寡母,家徒四壁。
怪不得村里的人都说霍家穷,连陆香香当初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嫌弃悔婚的。
池婉看到了霍家的萧瑟,却也看到了霍家的好。
霍家的屋子虽然不怎么样,可是屋子前有一个大大的院子。
院子里竟然还有一口水井。
要知道,在偏僻的农村,水井可是让人眼红的玩意儿。
无论是自家吃喝,还是洗菜洗澡,都不用出门去挑水,可是能省不少力气。
而且地下水,清澈甘甜,好东西呢~
池婉看的眼神发亮。
在水井的一旁,还有一颗大大的梨树。
现在是春天,梨树还没有结果子,却已经长出了茂盛的绿叶子。
等到了夏天。
一边吃着多汁的梨子,一边在树荫下面乘凉,想想就觉得惬意。
院子的另一侧。
还有简陋的小厨房。
小厨房看着有些新,应该是最近几年刚搭建的,甚至可能是霍南川亲手做出来的。
里侧是灶台,外侧的墙壁则整整齐齐的堆着柴火。
这个小家里里里外外都透着简陋。
却又处处干干净净、有条不紊,让人看到蓬勃的生命力。
也就怪不得,霍南川在几十年后,能干出那么一番大事业。
池婉一边看着,一边走到了餐桌旁。
因为屋子不够,所以吃饭就在院子里。
一张四四方方的小桌子,三张小板凳,桌上是香喷喷的饭菜。
“小婉,快过来吃饭~你累了一宿了吧,快过来坐下!”
张月娥乐呵呵的笑着,拉着池婉在小桌子旁坐下。
她还把筷子往池婉手里塞。
池婉在抬手接过筷子的时候,说了句,“娘,你也快坐。”
这一声“娘”。
可把张月娥叫的浑身舒舒服服的。
她还在池婉抬手的瞬间,看到了那洗白手腕上,正带着一只熟悉的翠绿玉镯子。
张月娥顿时眼神一亮。
满是皱纹的脸上,更是露出了从未有过的开心笑容。
那个玉镯子,可是他们霍家的传家宝,世世代代都传给儿媳妇的。
霍家曾经跟陆家有娃娃亲,陆香香曾经也算是霍南川未来的妻子。
之前的时候,张月娥有提醒过霍南川,要么先将玉镯子给陆香香,将媳妇先定下来,两家都可以安心。
可是霍南川当时不同意。
后来又发生了陆香香悔婚,大吵大闹就是不愿意嫁给霍南川,还大骂霍家一穷二白,嫁过去就是要饿死她。
霍南川不愿意强求,就把婚约给取消了,反正也只是大人之间的口头约定。
张月娥一直都清楚霍南川是一个很有想法的男人。
想得多,说的少。
对家里人里里外外的护着,对其他人却是淡漠疏离的。
如今才新婚第一天……
那个象征着儿媳妇身份的玉镯子,就戴在了池婉手上。
那代表着什么?
也就不言而喻了。
张月娥笑得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隙了,开心的
她好像能立刻抱上大胖儿子一样~
咧着嘴:“吃吃吃~小婉多吃点。”
婆媳两人说话间。
霍南川从灶房里走出来。
男人的大手轻而易举的,端着三个大碗,分别在三人面前放下。
池婉则是疑惑地抬眼。
她坐在小矮凳上,仰着头看向一旁高大挺拔的男人,清澈眸子在太阳光下跟水晶一样闪着光。
霍南川的眼神动了动。
他跟看懂了池婉的无声询问一样,一边坐下,一边解释道。
“小冬和小春在地里帮忙,等我们吃完了,我会去送饭。”
张月娥也搭话道,“你甭担心那那两个小的,出门的时候我给塞了馒头的,饿不着他们,我们先吃。”
池婉这才安心的说了一句“好”。
可是在她低头,看向放在她面前大碗的瞬间,又是一愣。
竟然……
竟然是一碗亮晶晶的白米饭!
火候烧得刚刚好,不湿也不干,大米白白胖胖,颗颗分明,还飘着一股香喷喷的米香。
霍南川家里近乎是一穷二白,家徒四壁的。
怎么可能还有白米饭吃?
池婉心中充满了不可思议。
她到这个村子下乡都快一年了,村子里是什么状况,再清楚过。
家家户户的条件都不好。
好一点的能吃上馒头面食,差一点就只能吃红薯和土豆果腹。
这样香喷喷的白米饭,就连村长家都不一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