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开始神经内镜微创血肿清除术和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苏晨,楚医生,你们开始吧。”
王强主任说完,苏晨和楚晨曦同一时间点点头,然后来到各自的位置。
“检查各仪器电源插头以及仪器之间是否连接完好。开启无菌设备附件及辅助器械,固定无菌神经内镜摄像头数据线、导光束、吸引管和电凝线。”
“插入设备对应插口,依次打开监视器、摄像机、光源等电源开关,调节好亮度备用。连接单、双极电凝线,先检查负极板是否正确粘贴好,连接电凝线,打开双极电凝和电刀电源开关。”
等到所有的术前准备工作完成之后,苏晨又让武梦恬把术中超声对准小诺诺的头部,然后不停的转移位置,一直到找准血肿所在的位置之后,苏晨这才接过手术刀,采取额部小切口实施手术,切口位于发际线内。
“苏晨,你为什么选择在发际线内开口?”王强主任在不耽误苏晨手术的情况下,忍不住开口问道。
“既保证美观,又可避免与四肢运动,四肢感觉和语言交流相关的神经纤维损伤。”苏晨一边说话,一边麻利的在头骨上开了一个直径不到三公分,宽度不到一公分的长方形小骨窗,然后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对面的超声显示器,根据显示器上的图像,在不伤害颅内正常脑组织的情况下,把几根针状的金属小心翼翼的从骨窗插进脑袋里面。
“神经内镜微创术,早在1806年,philppbozzini就发明了内镜,并逐渐应用于临床多个专业。1918年,dandy应用膀胱镜观察脑室,并将内镜命名为”神经内镜。”
“临床上常用的神经内镜包括硬性内镜和软镜,后者的发展经历了光导纤维内镜和电子软镜两个阶段。神经内镜手术已成为现代微侵袭神经外科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虽然神经内镜的应用历史已经超过百年,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随着电脑功能的普及以及发展这才开始应用到颅内出血的临床手术上。”
“直到2010年,神经内镜才被引进了国内,经过一系列的实验,直到最近两年才应用在临床上。”
虽说仁和医院在第一时间引进了这套设备,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人完全掌握,更谈不上实际操作,所以对王强主任他们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苏晨自然清楚王强他们的想法,所以一边操作一边开始介绍起神经内镜的相关知识。
“神经内镜不是一个单独的设备,而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分为硬性内镜和软性内镜两种类型。硬性内镜:外径在2~8mm之间,焦距短,视野宽,具有良好的照明和图像质量;内可有多个通道,用于照明、冲洗吸引工作等;物镜可有不同的视角,0、30、60、70、120等。”
“软性内镜:头端直径约2~4mm,非常灵活,术者通过控制镜头方向,可在脑室或脑池内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
苏晨说完,不再吭声,开始全神贯注的把内镜鞘精准置入血肿的中心,然后把血肿一点一点的吸取出来。这个过程是最重要,也是最危险的环节。
所有人都知道,从镜子里看东西和双眼在现实中看东西是有着一定的误差的。而内镜技术就好像是看着镜子里的画面操作,更要命的是,倘若苏晨吸取血肿的时候,内镜鞘稍微偏离一个毫米,或者是苏晨的手抖动一下,都有很大的可能性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甚至是直接死亡!
所有人的眼睛都直勾勾的盯着显示屏,看着血肿一点一点的消失,是真正的大气都不敢喘一声,生怕惊扰到苏晨。
就在苏晨再次吸出来一块血肿碎片的时候,郑晓琪突然开口说道:“苏晨,住手!”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郑晓琪身上,不明白明明血肿清除的很顺利,郑晓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举动。
“虽然我没操作过神经内镜,但是我之前看过,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的规范要求是,最多清除血肿的三分之二!再继续下去,很难保证不会伤害到患者颅内的功能组织。”
“现在血肿清除的已经超过三分之二了,你还想干嘛?”郑晓琪一脸愤愤的质问道。
“你看的血肿的位置了么?夹在第二,第三室之间,假如小诺诺的身体不能把剩下的血肿自然分解,那这些血肿很有可能固化,从而威胁到二室和三室。”苏晨面无表情的说道。
“你都说了,那只是可能。但是你继续清除血肿,你有多大把握安全的把血肿清除掉?"郑晓琪明显气势弱了很多。
“只要我手够稳,就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苏晨的话,让郑晓琪一愣。
苏晨手稳那是出了名的,要不然也不会被那些主任叫机器人。
思索片刻,郑晓琪放弃了反对。
剩下的血肿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威胁着小诺诺的安全。
这个世界上除了苏晨,郑晓琪不知道还有谁能够救小诺诺了。
最主要的是,苏晨对小诺诺的疼爱,绝对在自己之上。
说实话,郑晓琪之所以提出收养小诺诺,对小诺诺的喜欢自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苏晨。
有种爱屋及乌的感觉,另外,她潜意识里不想让苏晨难过。
手术还在继续,让人惊喜的是,苏晨竟然真的把小诺诺的血肿吸取的一干二净!
苏晨和楚晨曦几乎是同一时间结束微创手术,结果都相当理想。
接下来,就是正骨手术。
做手术的原则就是先易后难。
这样一来的话,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结束一个动作,尽早缝合,让患者减轻一些痛苦,少流一些血。
不要小看那点血,医学界有句话是,宁吃一天药,莫输一滴血。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就是,虽然相同血型的血液在理论上是可以相容的。
但是注意,这只是理论上!
不管你怎么配型,原本不是你身上的血液,跟你本身的血液都有一定的差异,输血的第一个危害就是身体的排斥反应。
再者,就是细菌感染。
做的再卫生,都不可能完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菌。
所以,输血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继续污染反应、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等等。
小诺诺的骨折有六处,左侧盆骨骨折,股骨粉碎性骨折,胫骨骨折,左侧肱骨粉碎性骨折,肩胛骨骨折,髌骨骨折;其中最难得不是股骨和左侧肱骨的粉碎性骨折,而是肩胛骨和左侧盆骨骨折。
肩胛骨的位置太要命,处在一个斜度,固定起来难度很高,还有一点,肩胛骨连接了肩膀和左臂,钢板固定之后,小诺诺的半边身子都不能动弹,只能一直保持右卧的姿势。
平常人一直保持同一个姿势一天都受不了,而小诺诺做了正骨手术之后,至少要保持一个月!
这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简直就是煎熬。
“我建议,肩胛骨,股骨和肱骨采用钛基合金板固定,其余都用髓内钉!这样一来,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痛苦。”王强主任开口说道。
“王主任,骨折手术为什么要区分髓内钉和金属板固定?"武梦恬忍不住开口问道。
“髓内钉中心性固定,符合人的正常生理力学,稳定性好,钢板是偏心性固定。髓内钉固定骨折局部可不切开或小切口切开,骨折局部血供破坏小,有利于骨折愈合,钢板固定骨折局部的切开剥离较大,软组织二次创伤大。髓内钉固定术后病人下床活动较早,安全性好,有利骨愈合,钢板固定相对要晚。”
“但是髓内钉固定有局限性,它只能采取中心固定。而肩胛骨的位置是个斜坡,髓内钉不上,就只能用金属板固定了。”
王强主任开口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