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正文卷第一百六十八章仁德之君,乱世里的一道光最新网址:契灵之书上。 文字缓缓浮现。 出现了这样几个选择。 选择一:【那一年,你拜见汉人将军,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你的才华被将军赏识,他欲赐你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然而你犹豫再三,还是放弃了这大好的机会,因为你看透了将军的本质,如果追随他,只能成为他的爪牙,无法实现你的一腔抱负。】 选择二:【你是氐人之子,却自幼酷爱汉文化,常年的文化熏陶,让你脱去了戎狄的思考方式。你渐渐思考,这个混乱永无休止的乱世,该如何停止?登上大位后,你对所有臣子肝胆相照,你坚信,你以诚待人,必被以诚相待,可事实证明,你错了。】 选择三:【你是将军长子,自幼勇武过人,长大后,你参与平定义军和反贼的动乱,随后迁居江东,与当地豪族名士交友,渐渐传出名声,大家都说你勇武过人,如同霸王在世……】 选择四:【你出生在一个没落地主家中,父亲早死,成年后,你参加农民起义,跟随义军首领先后攻陷长安、洛阳等地,称霸天下,可你却看出义军不过一盘散沙,军心涣散,难成大事,便投降朝廷,成了左金吾卫大将军,此后屡建战功,权势日盛,成为最大的节度使,你下一步便是行那司马家之事……】 成为宗师后的第一次模拟,并没有出现很多选项,依旧只有四个。 转念一想,倒也正常。 毕竟别人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的选项,是因为契约的仅仅只是分身之类,宗师之后再进行模拟,肯定被很多英灵垂青。 但苏澈不同,他契约的英灵数量有些太多了。 即便突破到了宗师境界。 选择他的依旧只有四个。 苏澈认真看着这四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 这么风骚的场景。 应该是那位名字里带猛的猛人。 王猛! 这位老兄是个文武全才,那年头的猛人,大多有这样的特征,能文能武,国之重器。 他可比作两位古人,一位是姜太公,一位是诸葛亮。 不过。 他所效劳的,却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氐族政权——前秦,而不是正朔王朝东晋。 原因也很简单,王猛出身寒门,没有家族根基,而东晋则是门阀士族集团的天下。 像王猛这样有才能的寒门之人,在东晋只能依附于桓氏、王氏、谢氏、司马氏这样的门阀集团,依靠这些集团的赏拔,成为他们的爪牙。 想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大展宏图,实现一腔抱负,根本不可能。 选择中所描述的将军,正是桓温将军。 王猛凭借自己的才华,得到了他的赏识,但桓温这样养寇自重,以门阀世家利益为最优先的人,王猛犹豫再三还是拒绝了这大好前途,以及那触手可及的荣华富贵。 此外,关于王猛最有名的计策,便是“金刀计”,这一计策更是号称千古第一阴谋。 奈何他的君主是个圣人,虽然是个戎狄,却是被汉儒文化给彻底洗脑了,也不知道那些知识需要辩证来用。 哪怕这金刀计已经成功实施了,君主却大方的原谅了对方,他相信自己以诚待人,便会被被人以诚相待,可这样的天真想法,显然错了,大错特错。 不过,如果不是这样的君主,也不可能无条件信任王猛。 王猛不断升迁,从一名白丁,到位列三公,权倾天下,仅仅只用了五年时间。 另外,为了加强皇权,进行中央集权,王猛得罪了无数权贵。 可他的君主却选择无条件信任王猛,甚至处死了挑事的权贵,为王猛壮声势。 这样的君主,是每个臣子梦寐以求的存在。 唯一可惜的是,这位君主不仅对待王猛如此,对待其他人才,同样是这样…… 苏澈摇了摇头,再次看向第二个选项。 他不由得一愣。 嗯?? 这也行? 这是故意的吗? 这第二个选项,是第一个选项王猛的君主,苻坚! 这位老兄虽是戎狄,却是乱世里的一道光。 在他的治下,百姓安居乐业,算是这个时代唯一的“治世”。 不过。 他虽然是一个好君主,但并不是一个好将军。 当王猛死后,他亲征东晋,直接上演了三个著名的成语,一个是“投鞭断流”,一个是“草木皆兵”,还有一个叫“风声鹤唳”。 这几个成语,将苻坚在淝水之战前的豪迈、在战斗中的惊慌和失败之后的狼狈,描述得玲离尽致,将其直接定为一个冒失、胆怯和庸劣的人。 但实际上,在五胡十六国、以及魏晋南北朝,这段无比混乱,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中,苻坚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英明君主了。 即便是苏澈,对这个时代的了解,依旧是知之甚少。 不过,对于这段时间的名人,他还是知道一些的。 比如刘裕,比如王猛,比如苻坚…… 苻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过于的仁义。 他笃信儒家德治,不断追求自我道德的完善,把忠孝恩信理念渗透到“仁义德治”的治国之术中。 甚至对自己的敌人也是如此。 不论是对待投降者还是战败者。 都免罪封官,比如前燕的慕容氏家族,比如投降的羌族姚氏家族。 苻坚都对其一视同仁的重用。 即便王猛屡次劝谏,苻坚依然不为所动,坚持以信义为重,但是这些举动无异于玩火自焚。 小人畏威不畏德,苻坚对这些人的一味宽纵,不仅没有换来他们的忠心,反而,在淝水之战后,这些人立刻群起而叛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位君主算是被儒家的那些学说给忽悠傻了。 作为胡人的他,只知道儒家学说,却不知道,作为一个帝王,需要“儒法并用,以霸王道杂之。” 如果在一个盛世的话,这样的君主,多半算是开明圣君。 但可惜的是,他处于的时间是最乱的乱世,在这样的时代,用这样的治国方式,根本无法成就大业…… 一个最混乱最血腥的时代,出现一个最圣明最仁慈的君主。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算是历史所开的一个玩笑了。 随后。 苏澈看向了第三个选择。 描述中说,如同霸王在世,江东霸王?这不是孙策,还能是谁? 这位同样有意思。 如果孙策还在的话,那东吴根本不可能是所谓的“江东鼠辈”,只可惜他英年早逝,仅仅二十六岁便一命呜呼。 孙策不死的话,或许三国这段的历史故事,就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了,这天下最终的结局,可能会换一个了。 关于他的死亡原因,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团。 有人说是因为他杀了于吉,导致被刺杀而亡。 也有人说是他风头太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孙策的死亡,可以说是非常遗憾的。 那么问题来了。 苏澈模拟孙策的话,是否也会二十六岁,便一命呜呼呢? 如果直接死了,那苏澈能做的事情就太少了! 苏澈摇了摇头,再次看向最后一个选择。 第四个选项…… 这位兄弟,是一个造反起家的猛人。 先是跟随义军首领起义,结果看到起义军并没有什么前途,根本就是一团散沙,于是果断投靠朝廷,混了个金吾卫大将军,随后屡建战功,成为节度使,一方豪强,最后成了皇帝。 这位应该是跟随黄巢起义,后来混入节度使势力中,此后挟制唐昭宗,进爵梁王,杀死大批宦官,尽揽重权的朱温! 此后他又在滑州白马驿滥杀以裴枢为首的朝臣,酿成“白马驿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