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这个时候混成机械厂领导,大家都有两把刷子。
虽然听不懂那黄毛的话,但是那人眼底的嘲笑讥讽他们可是看的一清二楚。
但他们确实技不如人。
而且还要求着他们买东西。
“小姜同志,你告诉他们,我们国家工业起步比他们晚那么多年,以后肯定会赶上来的。”
姜音点点头,然后流利地翻译成英语。
她知道现在的环境,特意保留了中式发音和中式习惯。
果然,那从外国语学院请来的老师听姜音的英语反而能听懂一些,也没有怀疑什么。
做老师这一行,谁没见过几个天才啊。
特别是语言,真的太看天赋了。
他们请来的这位年轻女同志就属于语感特别好那一类。
老师在这里感慨,姜音在帮他们沟通。
那外国人到底是来卖设备的,秀了一下优越感后,就开始认真沟通了。
他们带了一台样机过来,还带了一份说明书,不过全英文。
翻译的工作自然又落到姜音身上。
她用钢笔把中文直接誊抄在白纸上,刚才还轻视她的人现在看她的眼神都带着崇敬和尊重。
虽然都说先敬罗衣后敬人,但在这个朴实的年代,大家都佩服的是那些有真才实干、那些品德高尚的人。
“小姜同志现在在哪里高就啊?”
专业翻译讲究的是信达雅,姜音的翻译就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
这样的人才,要不是现在外语学院坑满了,老师都想把她挖过去。
写完最后一个字,姜音将说明书递给赵寅,笑道:“我在插队的公社广播台当播音员。”
什么?
大伙脸上都出现了同样的震惊脸。
英语这么好,竟然就是一个公社广播员?
姜音感受到他们诧异的目光,弯了弯嘴角没说话。
现在的工作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萝卜太多坑太少,要不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下乡知青。
这种事情不是自己着急就能解决的。
反正她已经尽力帮大家干活、在领导面前刷够存在感了。
这可不是一般的存在感啊。
姜音本来就年轻靓丽气质好,就算不说话,站在那里都惹眼。
现在所有人和外国人的沟通都要依赖她一个人,而且从她的表现来看她对机械知识甚至还有所了解,肯定是提前做了工作的。
进退得当,遇事不慌,准备充分。x33
林书记都开始琢磨等回去了,想个法子把姜音调到他们厂来。
这样不仅给他们厂子拉拢了人才,还卖了拖他多照顾赵寅的老首长一个人情。
外国的机器确实好,姜音按着说明书上跟大家讲解一遍后,在场的人眼睛都亮了。
有了这机器,他们工厂的产品升级换代不是就近在眼前了?
虽然价格很肉疼,但还是咬咬牙,准备直接订购一百套。
县城机械厂也准备订购三十套。
订货合同也是英文版,现在国内连律师都没有,单位也没有法务,基本都没有什么法律意识。
姜音把合同翻译成中文,他们看了一下觉得没什么问题就准备直接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