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父喝的迷迷糊糊。
最后还是赵寅和姜音一起把姜母他们送到广播站宿舍。
去的时候,姜母挽着姜音的手,问她生产和坐月子的情况。
孩子一生下来姜音就跟姜母他们写了信寄过去。
但信里看到的,哪有自己亲耳听到的踏实啊。
姜音:“除了生孩子的时候,我都没遭什么罪,怀孕和坐月子奶奶还有赵寅都对我很好,还有辰辰也是,说出来不怕您笑话,辰辰给孩子换尿布都比我熟练。”
现在农村的小孩,基本都是大点的孩子带小点的孩子。
赵辰在乡下的好朋友,好几个都是不管去哪里都把弟弟妹妹抱着或背着。
随时换尿布。
赵辰就算没亲自上过手,但看也看会了啊。
倒是姜音,赵奶奶和赵寅都不让她碰冷水,所以她给两个孩子换尿布的次数是最少的。
姜母长叹一口气:“这样就好,这养育孩子啊,以后还要操一辈子的心,还有奶奶年纪大了,你马上就要回单位,奶奶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忙得过来吗?”
“这件事赵寅也想到了。”x33
姜音笑着望了眼几乎扛着姜父的赵寅,轻声说:“他让黄主任媳妇做中间人,帮忙在家属院找了一位赵寅同事的母亲,四十多岁,她孩子都在上班还没结婚,平时在家里也没什么事情做,就让她帮忙过来给赵奶奶搭把手,每个月给她一点工钱。”
“这倒是可以,都是住一个院子的,有什么事情也方便。”
姜母对赵寅的这个安排很满意。
“那人怎么样,爱干净不,做事利索不利索。”
“爱干净,做事也利索,人品也过得去。”
姜音知道姜母都是为了她和孩子们好,所以对姜母一个接一个的提问也不会觉得烦。
而是耐心解答姜母的疑惑:“那牛婶子是黄主任媳妇介绍的,黄主任媳妇就是今天给您和爸指路的那位,人很靠谱,平时跟我们家走的也很近,人挺好的。”
姜母笑了下。
想起那位性格爽朗的妇女,确实还不错。
不过看到闺女日子过这么舒心。
又怕她长时间泡在蜜糖里,失去了应有的戒备和警戒心。
“这人有本事了、地位高了,就会发现身边全是好人,你现在跟和礼工作都在走上坡路,身边除了个别嫉妒你们的人外,肯定是好人居多,但家里平时就一个老人和两个那么小的孩子,还是要多留点心。”
姜母这都是以过来人的身份跟姜音说这些话。
谁顺风顺水的时候身边不是一大群好朋友好兄弟啊。
一个个关系硬的,仿佛真能为兄弟两肋插刀。
但真遇到什么事情,或一旦你开始走下坡路。
第一个背刺你的,十有八九是这些所谓的好朋友里的一员。
姜音脸色比刚才严肃了些,点点头:“我知道了妈。”
姜母笑笑:“知道了就好,我也不是劝你去随意揣度别人,只是凡事多留个心眼,肯定好。”
广播站这个点已经下班了。
门卫大爷还在那守着,看到姜音他们一家来,差点以为自己看错了。
“姜播音员,你怎么这个点了啊?”
“是要回来上班了吗,哎哟你不知道,你不在的这段时间啊,好多人专门来问我,你去哪了。”
姜音笑着跟大爷问了声好:“后天来上班,我爸妈从沪市过来看我和孩子,今天让他们来这边住一个晚上。”
“哎哟,是姜播音员的父母啊,这是喝醉了吧,先别登记了,赶紧扶着去休息,等会我再补上。”
广播站的管理和其他机关单位一样。
外人来访都要登记。
平时老大爷严的不行。
今天还主动让姜音他们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