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年4月8日天气晴】
【这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酒仙桥附近的718联合工厂】
【这里原来是京城的第三无线电工厂,不过前几年因为效益不佳,已经倒闭了】
【那之后,这里就成了京城房租的洼地】
【大量的厂房一直在对外招租,因为房租低廉】
【很多在京城搞艺术的‘艺术家’就选择租住在这里】
【所以有人就把这里比作是曼哈顿的ho区】
【而我能知道这里,还是同校的同学告诉我的】
【那天大佬提示我,可以拉扯保罗一把】
【我把大佬教我的办法,好好琢磨了一番,感觉这件事确实有的搞】
【于是我就找了几个懂油画的同学打听】
【他们告诉我,如果想多找一些会画油画的,那就来这里】
【这些天来,每天我从秀水街下班,都会来这里踩点,终于把这边的环境摸熟了】
【昨天联系了一个在这里混的师兄叫黄显声,让他给我找一百个画师】
【这些人都是北漂的‘画家’,甚至不少都是京城几大艺术院校的学生】
【我到那黄显声的画室的时候,这一百人已经都到齐了】
【他们都按要求带了自己的画架,油墨和画布】
【我告诉他们,我这有个急活,每人每天五十块,愿意干就留下】
【结果,这帮人,愣是没一个愿意离开……】
周平安看到这,也不由想起了自己之前查的那些资料。
那年头,到京城去北漂大军可是方兴未艾。
不光是那些靠双手劳动的打工族。
全国各地能唱会画的艺术人才,也都喜欢往京城跑,甚至现在也是一样。
因为国内只有京城才有适合这些艺术家生存的氛围土壤,和足够大的市场。
只有这座城市,能给这些喜欢艺术的人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成长的养分。
这也是为啥京城被称为是国内文化艺术中心。
当时那些北漂的艺术人才,大多就都选择在这里租房。
因为这里的房租最便宜……
再后来这里就发展成了后世大名鼎鼎的798街区。
只不过在小老弟那个时代,这798才刚刚起步,刚刚有点扭腰ho的那个味儿。
不过距离成气候,那还远着呢!
这里聚集的懂油画的人才很多,可问题是,当时国内哪有多少人懂艺术啊?
所以当时这些画家的画作,根本就没人买。
毕竟那会儿国内老百姓也才刚填饱肚子,还没多少人愿意为艺术掏钱付费。
所以当年这些画家,很多人都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很多人甚至连画画的油彩都没钱买。
可见当时这些‘艺术家’日子过得有多惨。
所以这时,小老弟给他们50元每天的工价,那绝对是良心价。
50元在当时,足够解决一个成人的一日三餐了。
省点花,甚至住宿都能给你解决喽。
这些画家,很多人说不定好几天都赚不到这个钱呢。
面对这样的‘高薪’,那些画家们,自然不愿意走喽。
【我把保罗交给我的三幅样品画拿了出来,三幅画都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