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一顿,这时只听刘备缓缓开口说道:“孔明可有妙计助孤杀了这孟达匹夫?”
听到刘备这么说,这时只听诸葛亮缓缓开口说道:“可就速遣刘封进兵,令二虎相并;刘封或有功,或败绩,必归成都,就而除之,可绝两害。”
听到诸葛亮这么说,这时只听刘备缓缓开口说道:“那就依孔明之言!”
却不曾想,就在这时,忽有前线探马来报!
随后这时只听这名前线探马忙大声开口报道:“大王,诸葛将军率军已至上庸,且已生擒孟达了!”
听到这名前线探马这么说,这让刘备一脸兴奋地开口说道:“好好好,鹏程来的真是时候,竟能恰巧生擒了这孟达匹夫,孤心甚慰也!不过,军师,那这刘封义子又应该如何处置?”
闻听刘备这么问,这时只听诸葛亮缓缓开口说道:“大王,这刘将军违反军令,不去支援襄阳,导致襄阳战局僵持不下,本就有罪,杀与不杀,决定权都在大王手里,一切都听大王制裁!”
听到诸葛亮这么说,这时只听刘备缓缓开口说道:“孔明啊,既然鹏程率军提前赶到了!那么此事,孤到时候再问问鹏程吧,看看鹏程是如何看的?”
闻听刘备这么说,这时只听诸葛亮缓缓开口说道:“如此也好!”
另一边,诸葛斌率领“诸葛铁骑”赶到上庸!随后出榜安民!
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从高到低大致是:“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
其中,就四征(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将军来说,不仅是三国时期比较常见的官职,也因为执掌征伐,所以拥有较高的地位,也即基本上都是当时声名显赫的武将。比如荆州之战中,征东大将军诸葛斌就率军消灭了孙权的势力。
话说诸葛斌至上庸,除了想到孟达与刘封之外,接下来就是申耽与申议了!
首先,《魏略》中记载:“申耽,字义举,上庸郡人。从申耽的身世看,申耽是上庸、西城一带的世家豪族,在当地名望势力独一无二,当地百姓都依托于申家的庇佑,这也是申耽得以长期在上庸一带立足的基础。”
对此,在诸葛斌看来,申耽兄弟雄踞上庸、西城二郡三十年,可以说是汉末诸侯中除魏蜀吴三家外寿命最久的诸侯之一(其余二人一是割据辽东一带的公孙渊,一是雄踞交州一带的士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