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荷忙点头:“好好,我去取点粮食给你”
刚一转身,就看见边上丈夫的脸色不善,
就又止住了脚步,抿唇站在原地,进退两难。
苏齐瞥了一眼,也学着王大财的样子,拉长着脸,硬声道:
“半年前,姐夫借我家的二两银子,也该还了吧?
这时间拖得够久了,若放在钱庄,怎么着都能生出些利息了。”
这话说得,不仅要还本金,还得带上利息?
王大财立马满脸堆笑,一想不对,接着又硬挤出几分愁苦来:
“小舅子,不瞒你说,这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
姐夫我每日里愁生意,愁资金,愁得夜不能寐,连头发都白了好多”
苏齐斜眼瞧他:“我看姐夫也不像愁的样子,都有精力和时间在这数落媳妇,生意应该好得很。
既如此,就将银子还了,也好解了我家燃眉之急。”
“小舅子,我这真是还不出来啊你愣着干什么,小舅子来借粮食,还不赶紧拿去!”
苏荷听到丈夫的话,忙快步走进里屋,不一会就提着个袋子出来了。
苏齐接过袋子,道了声“谢谢”,就转身走了。
他知道钱是要不回来的,能拿到些粮食就不错了,
虽然不多,但也能凑合吃个几天。
刚走到外面,就听到院子里传来王大财的声音:
“你个败家娘们,你给这么多,我们家还要不要吃了?
说,给的是大米还是粗粮?”
外头的苏齐打开袋子看了眼,半袋子装的都是粗粮,他轻摇了摇头。
遂即又自我安慰道:粗粮就粗粮吧,营养可比大米要好。
尤其在现代社会,大家都提倡多吃粗粮来养生。
不仅维生素含量多,还是非转基因食品,吃着健康。
现在有了这些粮食,村长家就不着急去了。
想到这里,他扛起袋子,快步往家赶。
空着肚子跑了这么一趟,回到家时,苏齐感觉自己都要饿晕了。
幸好林钰早有预料,煮好了饭食在等着他回来:
“相公慢点吃,锅里还有,我和娘已经吃过了,剩下都是你的。”x33
虽然是稀粥,苏齐却一点都不嫌弃,吃得很香。
等把锅里的都吃兜底了之后,他才有心思来考虑接下来的安排:
读书科举,那是必须要走的路。
自己都夸下海口了,全家也都指望着呢。
但读书是个烧钱的勾当,光笔墨纸砚,经典书籍这些,算下来就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这个家,家徒四壁,而且对外还欠着粮食和棺材钱,
哪里还能挤出多余的钱来供他读书?
所以,说什么寒门仕子,殊不知寒门培养一个读书人,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很多到倾家荡产的地步,都未必能培养得出来。
可如今自己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读了。
但要走上科举这条路,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得有个稳定的经济来源。
就眼下来讲,自己这个肚子里有几两墨水的读书人,在普遍目不识丁的农村里,还是很吃香的。
比方说,每逢婚嫁丧娶,都有人来求着帮忙写个请帖什么的;
逢年过节也会帮乡邻写写对联,收取一些工本费。
但这些毕竟有限,且又不是天天都有,没法形成稳定的经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