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学是官学,地方官想任免个把教渝,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但也不是谁都可以任免,首先就得满足府学对教渝的硬性要求,即,必须是举人,但不限正榜还是副榜。
苏齐是正榜举人,而且还是第六名亚葵,资质上完全没问题,不仅达标,而且还超标了不少。
唯一欠缺的就是教学资历,就因为此,他还受了些刁难。
苏齐来府学任教的第一天,就被班里的学生给摆了一道,他们准备了十几道题来为难他。
苏大才子博学多才,机敏非常,小小的刁难又岂在话下?很快就被他轻松应付了过去。
于是上课的第一天,他的班里就涌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
课堂里除了你来我往的提问与应答,还时不时夹杂着唏嘘声,大笑声。
以至于下课铃声响了半天,学子们还围着苏齐不肯让他离开。
而苏齐头一次当老师还没摆好位置,他只当眼前的学子是自己的同窗。
同窗之间嬉笑打骂再平常不过的事,在他心里没什么,但在学子们心里就不一样了。
他们只觉得苏教谕平易近人得很,完全有没有其他教谕的架子。
只觉连他的课,都比旁的课更有趣些。
几堂课下来,苏齐在府学里的地位彻底变了,不再是个得中举人的学子,而是众教谕里面最厉害的一位。
其实他教的课跟别的教谕教的课,并没有本质区别。
唯一的不同,大概是,他更懂得培养活跃的课堂氛围,喜欢与学子们积极互动的教学模式。
而别的教谕,却往往太看中自己的权威不容侵犯,因此上课时一板一眼,甚至颇多严厉。
苏齐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自然产生了不同一般的化学反应:
在学子间赢得了一众好评,而在教谕之间,则引起了一边倒的差评。
有老教谕甚至向上投诉,说苏齐误人子弟,不应当再让其担任教谕一职。
为此,苏齐也只是一笑置之:教学理念不同而已,没必要上岗上线吧?
更何况,我可是有“陪海知府唠嗑之功”的,谁敢动我?
果然没人动得了他。
日子一天天过去,苏齐对教谕这份职业,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有时甚至会产生恍惚:
科举之路艰辛无比,自己何不就做个教谕,为伟大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似乎也挺好!
但也仅仅就是一瞬,很快就被他否决了,因为他发现,安安份份当个教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尤其是当个特立独行的教谕,很快就会被同行排挤。
几个老教谕很是看不惯苏齐的教学作风,认为他“师风不正”:教谕不像教谕,学子不像学子。
如此作风,实在是不像话,连带着将学子们都给教坏了。x33
但此人后台太硬,几人投诉无门,最后只能联合起来将人给孤立,妄图通过这种手段把人逼走。
几次接触下来,苏齐就明白了他们的意图,他摇头叹气:
有些人往往年纪越大,越呆板固执,很容易就困在原有的认知里出不来。
他们习惯了一板一眼的教学模式,对于自己不走寻常路的方式嗤之以鼻,甚至到了不除不快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