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寒门的逆袭之路 > 第137章 出发上京

第137章 出发上京

苏齐心道:我同海大渝可是革命友谊,他怎么会不答应?

他对刘氏道:“娘不必担心,海知府恨不能府城多出几个人才,儿子提这点要求,他一定会答应的。”

果然,海大渝一听苏齐的要求,立马应了下来。

不仅如此,他还将府衙里最能打的几个衙役,派给苏齐来用,并许诺回来后会给衙役们额外的奖励。

衙役听了积极性高涨,保证定会将人安全送到京城。

离出发还有一个月,苏家的女人们就开始为上京做准备了。

家里有了小佛堂后,刘氏养成了有事没事都要拜菩萨的习惯,

尤其是这一个月,几乎一天两次,早晚各点三炷香地参拜。

惹得小孙子都不敢让她抱,嫌弃她身上的烛香味太重。

而刘氏居然也忍得住,即便被乖孙嫌弃,也还是不间断每日里烧香拜佛的任务。

毕竟此刻儿子的前程最重要,小孙子只能暂且委屈一段时间了。

不仅刘氏着急,林钰也很替丈夫担忧。

京城离青州府有足足三千里的路程,光花在路上的时间都要好几个月,更别说如今外头天寒地冻,万一生病了可如何是好?

想到这里,她赶紧去布庄买了些厚实的布料和棉絮回来,连夜给丈夫赶制加厚的棉衣。

苏齐看着她眯眼在灯下忙碌的身影,心疼道:“棉衣不必赶了,我多带两件单衣即可。”

林钰听了忙道:“那可不成,没看到房梁上的冰柱还挂着吗?

这么冷的天气,不穿厚一点的棉衣,怎么扛得住?”

苏齐解释道:“会试在明年开春,到时天气也就暖和起来了。

再说,考场里也不允许考生穿棉衣进去,只能多套几件单衣。”

听了这话,林钰才想起之前考县试的情景,不由地叹了口气:“既然考场不能穿,那就路上穿。

这是新棉花,穿在身上暖和,路上要注意保暖,可别冻着了。

哦对了,我还去药店配了几贴治疗风寒的药,你路上带着,以防万一。”

家里的女人忙前忙后,衣食住行,无不考虑周到。

很快到了离家的日子,京城路途遥远,苏齐也提前做了规划。

进京一般有两条路:水路和陆路。

如今还在寒冬腊月,水里都结了厚厚的冰,船只根本无法航行,所以走水路是行不通的。

但走陆路的话,方向上是一路向北,途中要经过一个不安全的特殊之地,那就是靖王所在的山东地带。

说那里不太安全,是因为,此刻那里是邪教中高层汇聚之地。

之前讨伐邪教的檄文广传天下,若被那帮人知道文章的作者途经他们的地盘,会发生什么还真不好说。

想想不免瘆人得慌!

当然,这一点苏齐早就知道,所以才会执意要求衙役护送,也是为了守住自己的小命参加科举,毕竟此时还不是报仇的时侯。x33

如此危险的事,苏齐当然不会告诉家里人,以免徒增烦恼。

出发之前,海知府特意让出府衙的马车,用来给苏齐乘坐,还拿出二十两给他,作为上京的路费。

政府的关照实在太好,苏齐含泪表示感谢。

海大渝笑着道:“如此感谢倒也不必,只别辜负了我的期待就成!”

苏齐心道:大哥,场面话而已,用不着这么认真吧?

心里虽这么想,但面上还是摆出一副“就算倒在考场上,也要考出个成绩来的决心”,拱手道:

“学生定全力以赴,绝不辜负大人的期望。”

十一月初一,宜出行。

这一日天刚蒙蒙亮,苏齐就起床收拾行李。

马车和衙役们都在门口等候,苏齐与家人话别。

刘氏拉着儿子千叮咛万嘱咐,路上一定要小心,闲事莫理,抓紧赶路,到了京城记得写信回来报平安云云。

苏齐一一答应。

林钰一眼也不眨地看着丈夫,仿佛总看不够似的。

苏齐见了心里不忍,转而拉过她捏了捏,轻声道了声“别担心”。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