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点不好,这些菜都是凉的,一丝热气都没有,应该是提前煮好摆在那的。
想想也是,要烧煮几百号人的饭菜,现做肯定来不及,唯有提前做好,等时间一到,直接端上来即可。
苏齐一大早就起了,又是叩拜又是游街的,早上吃的那点汤水早消耗了个干净,
这肚子也已打了半天的鼓,此时看到这么多美食,鼓打得更欢了。
他拿起筷子,挑了块最大的肉塞到嘴里,大快朵颐起来。
将肉咽下肚,不免有些失望,这菜的味道实在没有其视觉来得吸引人,甚至,还比不上自家娘子做的味道好。
果然,国宴就是吃个荣誉感,味道没啥值得期待的。
饶是如此,他还是将面前的菜都吃了个精光,抬眼一扫,其他桌也大同小异,不说杯盘狼藉,至少都吃光了。
可见大家伙都饿得够呛。
见吃得差不多了,箫衍留下一道圣旨后,便起身离去了,众进士们忙离席恭送。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即针对三鼎甲进士的放官,也就是所谓的“点翰林”。
众人激动了,本以为皇帝忘了呢,原来是放到了最后。
放官属于皇帝的特权,什么时侯放,当然是皇帝说了算。
虽说今上任性了一把,没有按照规定时间放官,但好歹还记得这茬,大臣们都松了一口气。
只听高公公手拿圣旨当众宣读,内容大致如下:
状元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榜眼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同为正七品,到此为止,后面就没了
众人,包括苏齐在内,都傻眼了:不对啊,好像少了个人呀,探花呢?
高公公笑着道:“皇上并没有忘了探花郎,而是传了口谕,对探花郎,朝廷另有重用,放宽心安心等上半年即可。”
且不说这半年期限是长是短,但就从礼仪上来说,就有点奇怪:
状元榜眼放官时,乃是用圣旨钦点,而轮到探花了,却只有一道口谕,这未免太草率了点吧?
众人纷纷猜测,皇上对苏齐到底是个什么用意?
若是不重视呢,但又言“另有重用”;若是重视呢,却仅仅是一句口头约定,且还要等上半年?
这到底是重视,还是不重视?
圣意真是变幻莫测。
内阁的老臣们也是摸不着头脑,今上又在唱哪一出啊?
但皇帝毕竟是皇帝,做臣子的再有疑虑,也不能当众反驳,只能在心里独自消化。
其他人也就奇怪一下,到苏齐这里就直接郁闷了。
皇上为何独独不给自己放官?
真的如高公公所言,要对自已委以重任?
到底什么样的重任需要安排半年之久啊?
不会等时期到了,自己就被人给遗忘了吧?
猜不到呀猜不到!
皇上虽然走了,宴席还在继续。
可苏齐已经没心情再继续下去了,于是以不甚酒力为借口,匆匆离开了宴会。
夜幕降临,明月高悬,周围繁星点点,天是好天,但心情却比不上天空那么美妙了。
回去的路上,苏齐边走边思索:
自己贵为三鼎甲之一的探花郎,朝廷绝不可能不放官的。
甚至可以说,自己留京任职,乃是板上丁丁的事,这个毋庸置疑。
那么家人怎么办?
自己原先也有打算将家人接来京城,但自从来到京城后才发现,原来的想法还是太天真了。
天子脚下的宅院,就凭自己那点小家底,哪里买得下来?
俸禄吗?
官还没放,哪里来的俸禄?
愁啊!
若是此时能有人帮自己一把,该多好!
苏齐愁容满面地回到了住处,可还没跨进院门,就被人给喊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