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齐的放官之路说来也是挺奇怪的。
按照正常惯例,探花本该由皇帝钦点官职,也就是俗称的点翰林,而且探花进翰林院也是毋庸置疑的事,根本无需本人费精力亲自去询问官职。
但事实上却是,皇帝让他轮后半年再上任,用的理由乃是另有委任。
如此一来,他的官职就需要通过吏部来委派了。
当然,最终安排官职的权利也是在皇帝的手里,吏部也只是例行通知一下罢了。
就三鼎家来说,理论上最高可放到正七品的官阶,比如状元和榜眼,一个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个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两位都在正七品官阶之列。
若不出意外,探花大体也是如此。
七品官是入仕的,若想把官做大,那就要一步一步往上面爬。
漫漫升迁路,不进则退。
做官,除了品阶大小,还有官职的性质区分,也就是俗话常说的,有实权和没有实权的区别。x33
就拿新入职的京官来说吧,金科进士初入职场,一般都要从文职类工作做起,除了翰林院编撰、编修之外,还有主簿、主事、照磨之类,都属于文职。
其实这些都是打酱油的小角色,就如现代大公司里的总经理秘书之类,都属于是被领导的角色。
想要实权,可以啊,踩着别人的脖子往上爬,踹倒一个是一个。
苏齐走在去吏部的路上,一路思索着官场的这些门道,心里忍不住猜测:也不知皇上口中的委以重任,到底有多重?
难不成,让你自己直接从七品官跳到更高的阶层?
若是这样,那自己就是古往今来第一进士了!
当他到吏部的时侯,恰好遇到了前来颁旨的高公公,后者正在对吏部宣布着关于的他的官职委任。
高公公道:“苏大人来得正好,也过来听听你的职位情况吧!”
苏大人?嘿嘿,这个称呼听起来虽然陌生,但又无比顺耳,不错不错!
苏齐忙拱手道:“见过高公公,不知皇上给我放的什么职位啊?”
高三笑着道:“还能什么职位,当然是文职了,皇上任命你为‘行太仆寺’主簿一职,官居七品,下月初一上任,苏大人回去好好准备吧。”
说完这话,他就走了。
苏齐呆楞了半天也没回应过来:行太仆寺?那就是个专门养马的部门,搞了半天,自己成个了弼马温?
皇上不是说给自己委以重任吗?养马?这是重任?
行太仆寺,隶属于兵部,其职责主管边关马政,也就是养马,但养的也不是普通的马,而是战马。
这样一想,可不就是重任吗?
毕竟战马多金贵啊,那可是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马中战士,当然需要精心呵护了,皇上安排的职位,还能撒手不干吗?
显然不能。
苏齐只能垂头丧气地自我安慰。
好不容易入了个仕,虽然最终封了个弼马温,但好歹也是公职人员,拿的是国家俸禄,养马就养马,俸禄又不会少一文,也没什么好沮丧的。
说是这么说,但还是忍不住有些难过。
回到家里,家人知道他当了官都特别高兴,刘氏更是煮了满满一桌子好菜来庆祝。
饭桌上,刘氏问道:“儿子,皇上封了你个什么官啊?”
“七品官”。
刘氏不知道七品官是个多大的品阶,她只知道“七”这个数字很吉利:“七品官这么大呀?那你手下要管着好几百号人喽?”
是好几百匹马!
苏齐淡淡道:“娘,我手下人不多,倒是马很多,且马比人要多出不少。”
刘氏迷惑了:“又管马又管人?你忙得过来吗?
看我说得什么,呵呵,皇上一定知道我儿子能力强,所以才让你既管人,又管马,能者多劳。
儿子,你今后可得好好工作,到时皇上一高兴,直接将你从七品官升到六品官,再从六品升到五品”
刘氏心里高兴,自顾自絮絮叨叨地说了一通,不知不觉间,倒是将苏齐心中的愁绪说散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