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让你画美元,警察都慌了! > 第42章 给长城贴瓷砖

第42章 给长城贴瓷砖

“原本看到毕大师复制的兵马俑,已经觉得算是巧夺天工了,但是看到林安乐的,只能用鬼斧神工来形容。”

“林安乐的,胜就胜在一个快字上。”

“对,毕大师复制兵马俑,光是造型,就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而林安乐这前后才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

……

一旁的毕马尼,听到这群专家、教授,不仅夸赞林安乐,还拿自己来对比,衬托出林安乐的优秀。

毕马尼那是气的脸色铁青,冷哼一声:“真正的泥塑,应该是用手捏,他居然用的雕刻技艺,而且我看他雕刻的手法,用的还是西洋的石雕技艺,这是离经叛道、数典忘宗。”

林安乐一边继续优化泥人的外形,一边回应道。

“文化、技术本来就是互相学习跟吸收,才能融合出更好的文化跟技术。”

“因为我们发明的指南针,洋人才进一步发明了现在的导航卫星;因为我们的火药,洋人才进一步发明了炸药、以至于核武器;因为我们发明的活字印刷、纸张,洋人才进一步发明了更快传播知识、信息的互联网。”

“我们的技术、文化领先之时,不会阻止其他国家的人来学,反而会鼓励他们来学,所以周围国家都用汉字,以‘小中华’自居为荣。”

“四大发明,更是传播世界,推动全世界的地理大发现、技术革新。”

“而我们的技术落后之时,固步自封只会落后就要挨打;相反,师夷长技以制夷之后,我们反而变得更加强大,追赶那些所谓的发达国家,甚至超越他们。”

林安乐眼神极为凌厉的看着毕马尼。

“这是千年之前、百年之前的祖宗,就已经说明的道理,你却反而一脑子的顽固思想。”

毕马尼本来文化水平就不高,被林安乐这么一说,想要反驳,却又无从下口。

李苟利赞许的点了点头:“没错,就像这制造出兵马俑的秦国,春秋战国之时极为落后,被中原各国称为蛮夷。”

“可是秦国没有固步自封,反而向中原各国学习,吸收他们的文化跟人才,才有了商鞅改革,秦国才能一统天下。”x33

林安乐跟李苟利的一番话,不仅收获在场所有专家、教授的赞许,就连直播间那些观众,也是大为认可。

【就是,要是只守着祖宗的东西,不学先进技术,我们现在也看不了直播。】

【别说直播了,不学的话,我们现在还在森林里,看狮子老虎龇牙呢。】

【换位思考,如果是我的子孙,只知道守着我传下去的家业,不想着发扬光大,我觉得要骂一句不肖子孙。】x33

【嘿嘿!我爷爷是小学文凭,我爸是高中文凭,我要是告诉他们祖宗之法不可变,只学他们的知识,最高不能超过高中文化,他们肯定要把我揍出生活不能自理。】

……

就在众人精彩讨论的时候,林安乐终于将兵马俑塑造完成。

林安乐的兵马俑,跟毕马尼的兵马俑,两者放在一起,互相一对比,立即就显示出其中的差距。

毕马尼的兵马俑,由于是纯手捏制的,所以多了一丝圆润,少了一丝粗糙感。

而相比之下,林安乐的兵马俑,由于用上了石雕的技艺,所以多了一丝粗犷跟立体。

“其实毕大师所谓的手捏泥塑也不对,因为真正的兵马俑,是先制造模子,然后才能大规模生产。”

林安乐十分坦诚的,说出自己复制不对的地方。

“所以不管是毕大师的手捏,还是我的雕刻,其实用的都不是真正的古法,不过如果不是大规模制造,先制作模具反而浪费时间。”

“更何况,我们这一次,不是复制兵马俑,主要是为了给兵马俑上色。”

“让大家看到,兵马俑原本应该有的颜色。”

“所以我制作兵马俑的时候,并没有完全遵循古法,但是接下来给兵马俑上色的时候,我会完全按照古法来制作。”

林安乐说着,开始将陆仁甲拿来的各种矿物,进行调配。

对于用矿物来调配颜料,林安乐早就已经驾轻就熟,所以很快就将各种颜料调配完成。

林安乐拿起这些颜料,就开始在兵马俑上上色。

看到这一幕,先前还是十分支持林安乐的李苟利、秦百川都皱了皱眉。

毕马尼更是直接开口打断。

“林安乐,你之前说的那些大道理,不管我认不认可,总算还有些道理。”

“但是现在,你直接上色,那是明显不对的。”

“泥塑上色,那是要等泥塑完全干固之后,才能上色,你作的这些兵马俑,水分还没有干透,就这么直接上色?”

“长安博物馆里面,程设的所有兵马俑,都是泥灰色的,没有丝毫的水分。”

l虽然被提醒了,但是林安乐还是我行我素,一边给兵马俑上色,一边向秦百川问道。

“秦教授,我想问一下,现在你们长安博物馆,里面程设的兵马俑,都是跟干燥的泥土一样,没有丝毫水分的吗?”

秦百川点了点头:“的确是,不仅是我们长安博物馆,就连兵马俑的发掘现场,兵马俑也是泥灰色的。”

“这是兵马俑的自然成色,而且如果水分太大的话,不利于兵马俑的长久保存……”

不等秦百川说完,林安乐反而道:“那么兵马俑被刚刚挖掘出来的时候,是什么颜色呢?”

秦百川下意识的回答:“我们是用最先进的技术保存,当然发掘出来是什么颜色就是颜色,绝对不会……”

不等秦百川说完,一旁的李苟利打断:“不对,兵马俑的发掘工作,当年我有参与,我记得兵马俑被挖掘出来的时候,绝对不是现在这种泥灰色。”

“我记得当时兵马俑被挖掘出来的,上面都有各种颜色,不过由于时隔两千多年,所以上面的颜色、颜料,刚一被挖掘出来,就直接氧化。”

“上面的颜料就直接脱落了,但是露出里面的底色,也不是现在这种泥灰色。”

李苟利说着,拿出手机。

“我记得当时,为了保留发掘现场的所有细节,还特地用当时,极为珍贵的彩色照片拍摄了下来。”( )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