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你就放心的去吧……” 安阳被魏平安一巴掌拍在后脑勺上。 不会说话就少说。 安志勇重伤退居二线的事情并没有给安阳造成太大的困扰。 低落的心情随着日益繁忙的工作量又逐渐恢复。 现在已经能够正面接受,恢复往日精神头了。 当然,这也离不开魏平安这个师傅对他的开导。 安志勇最终选择调离执勤岗,被调任到后勤,当了个仓管员。 虽然工作更换,但功勋在,工资级别也在,家庭生活条件不受太大影响。 就是柱了拐杖,行动不太方便。 所以从安志勇正式工作,都是安阳跟安志勇一起上下班。 魏平安对这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安副科长很钦佩。 打不到,击不垮,虽然退役多年,但军人作风早就刻在了骨子里。 魏平安对培育他的部队,他的首长,也相当的敬佩。 兵熊熊一个,将牛牛一窝。 安排了工作,跟车间主任徐红兵请了假,魏平安骑着自行车去街道办所在的大院。 二进院的正屋里办公。 进门左手边里面靠窗,就是张大妈的办公桌。 “张大妈,我过来了。” “小魏来了,走,咱去西屋,你先喝点水等一等,姑娘还没过来呢。” “好的。李哥,我先过去了啊。” 魏平安跟李卫东打了个招呼,去了西厢房北面的小屋。 里面有个六斗柜,上面放着两个暖壶和白瓷的茶杯,一个方桌,下面四个凳子。 “小魏,你先坐着,一会儿姑娘来了我领她过来。” “张大妈您先忙,我就在这里等着,没事儿。” 昨天张大妈介绍了叫周闻的这个即将见面的姑娘。 原本住在沈阳近郊,家里遭了匪父母不幸遇难,老太太带着孙女孙子来四九城投奔周闻的大伯。 但是周闻大伯前些日子牺牲了…… 就是那次爆炸。 媳妇带着两个孩子回了西北娘家。 一边前脚走,一边后脚来,不出意外的错过了。 老太太年岁大了,身子骨也不行,再说回去也没了依靠,再加上周闻大伯军功烈士的身份,官方无法不管。 最后组织就决定提供工作安置这老少三人。 恰好这份责任重担,就分配给了这里。 一个单身姑娘即便是要被安置工作,来到街道办张大妈也是要收集情况的。 周闻对婚嫁之事不排斥,但是条件确实有点苛刻。 带着老太太养老,给弟弟找一个学校供他上学读书。 这条件,虽说站在了解周闻情况的街道办众人来说,很正常,还很佩服。 但站在男方角度去想,就拦下了一大部分了。 这不是娶妻,是多扛了一个家。 今年北方大旱,南方洪涝的迹象越加明显,粮食储备已经严重不足,很多省份的供应粮都消减了一些,有的甚至消减了三成。 这种情况下,别说是多供养一个家庭,多供养一个人都很困难。 因为周闻情况虽然特殊,但也只能解决她一个人的户口。 老人和孩子是吃不上供应粮的。 周闻的条件说出来就能吓跑一群人。 何况…… 在张大妈看来,周闻这姑娘条件也一般,不算个好生养的。 不符合当下审美。 但这种责任心和善良,却是魏平安欣赏的。 哪怕最后相亲不成,也不会影响魏平安对姑娘的感观很好这个事实。 二十多分钟后,院子里响起了对话声,一方是张大妈,另一方是个姑娘,听声音就让魏平安很舒服。 嗯,怎么说呢,有点清脆爽朗的感觉。 张大妈带着姑娘推门进屋,姑娘在张大妈身后。 魏平安抬头就瞅见了姑娘的模样。 脑海里下意识第一反应,就是大高个。 因为张大妈走在前面,也就到姑娘肩膀上一点,面容完全没有被遮挡。 魏平安目测,姑娘最起码有172的身高。 穿着黄胶鞋,蓝色的粗布裤子,半袖的碎花衬衫,扎了个马尾辫。 一眼看去。 感觉醒来万物皆是沉寂,唯有面前姑娘是世间的一缕旖旎。 魏平安,心麻了。 两世为人,自负踏遍花丛,未曾想今日又品尝到了一见钟情的滋味。 颇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姑娘就在,张大妈身后…… “你好,我是魏平安,轧钢厂一名车间工人。” “你好,我叫周闻。” …… 四合院三大爷阎埠贵,趁着中午回了趟家。 “唉,这事儿难办啊。” 三大妈问:“咋难办了?要是不办,解成两口子还不闹翻了天呐……” “听说下个月消减10%的供应粮,啥时候恢复都说不准……” 两口子一商量,把外面洗衣服的儿媳妇于莉喊了进来。 “我打问过了,后面那间耳房得45块钱,这个钱我可以先给你们俩垫上,等以后你们慢慢分着再还,不过下个月……” 阎埠贵“细致”的帮儿媳妇分析了一下,大概意思就是供应粮消减了,什么时候恢复还说不准,家里现在都考虑拿细粮去换粗粮,不然就得饿肚子,这种时候,你们俩最好还是合计一下,最好是先等过了这段时间,情况好转了再拿下那间房子,心里也能更踏实。 于莉是个有主意的,当即表示先拿下来再说。 实在不行,自己也可以去干临时工,哪怕在家糊火柴盒都行。 但阎埠贵是打心底里想等一等的。 一来,接下来粮食困难是大概率,得留着钱买粮食,先吃饱肚子。 二来呢,越是困难,街道办就越可能松口,瞅准时机再去砍价拿下房子,就可能会省一大笔费用。 “要不,等解成回来了,你们再琢磨琢磨吧,反正现在挤一挤也能住,可不能为了搬出去住让全家跟着你们饿肚子啊。” 三大妈毕竟是最了解老伴阎埠贵的,也就跟着帮腔。 于莉此时还是新进门的小媳妇,历练不足,被老两口三言两语暂且劝住了。 此时的三人还不知道,几条胡同之外的街道办中院里,张大妈正喊了李卫东进了西屋,就当着魏平安和周闻的面,谈起了婚后安置的事情。 “我院子里正好前段时间起了个小屋,虽然有点小,但能住。” 魏平安表示。 面对这样一位绝对符合60年后审美的姑娘,魏平安恨不得今晚就洞房,岂会拒绝。 他又不缺那每月几十斤粮食。 至于养老和供小的读书…… 魏平安是七级钳工,每月80多块。 要不是时代局限,他铁定会拍着桌子吼一声:钱能办的事,都不是事儿。 周闻对魏平安感观也是非常好。 魏平安大胆问,周闻也回复的直接。 类似于: “我稀罕你,你稀罕我不?” “我要养奶奶,要供弟弟读书,起码也要读完初中,你能接受吗?” “没问题。” “那我也没问题。” “行,那我去跟张大妈说。” 等一脸懵的张大妈被魏平安拉着过来,还没缓过神儿来。 “你俩这是相中了?” “嗯呐。” 一股东北味儿。 不是周闻,是魏平安。 上一世他东北方言可地道了,因为好几个前女友,都会在情不自禁的时候,爆发出大碴子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