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四合院的生活日常 > 第121章 追上门来

第121章 追上门来


  四合院的生活日常正文卷第121章追上门来最新网址: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大宝一早起来就心心念念的找爸爸,要继续去逛“大街”。

  周子墨也早就起来了,正在帮奶奶往餐桌上端饭,耳朵也竖着,他也想再去。

  昨晚睡觉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全是白天逛庙会的事。

  早晨睁眼竟然也不困。

  “俗话说,二十八,把面发。今天咱们发面蒸馒头、蒸枣糕吃,好不好?”

  “哦,好的,姐夫。”

  “大宝,吃枣糕吗?甜甜的,软软的,可好吃了,撕哈……”

  魏平安装作流哈拉子的样子,立刻吸引了一大早就住在自己屁股后面的小尾巴。

  老京城的风俗是到了腊月二十八,就要开始准备过年期间的主食了。

  二十六二十七准备过年的肉类,到了二十八就准备发面。

  之所以发面,是因为发面比普通面放的时间长,不容易坏,而最早的时候没有快速发酵的东西,所以会在年前专门用来发面做主食。

  有的人家二十七晚上就发面,到了二十八再做,也有二十八发面,到二十九那天再做面食的。

  老京城人讲究初一到初五不开火不动灶。

  也就是不能蒸馒头,不能炒菜。

  所以才会在二十八,二十九提前蒸馒头和炒菜。

  老京城人比较讲究,春节期间忌做蒸炒炸烙。

  因为罪恶的谐音梗。

  蒸同争,意味着争执;

  炒同吵,代表着吵架;

  炸同炸,烙同落,都属于不吉利。

  所以京城人都会在年前蒸了一周的主食,这叫“隔年吃”。

  魏家今年出手阔绰,给自己吃的主食,非常的舍得。

  发了两大盆白面。蒸了一锅大枣。

  蒸白面馒头和枣花糕。

  魏大宝和周子墨也跟着动手,魏平安教周子墨和魏大宝做油花卷。

  魏平安先示范了一次。

  把揉好的面切了一块,用擀面杖擀成长方形,淋上花生油,拿了一把刷子把油刷均匀,又撒了一点盐,一把葱花。

  从一侧把面卷起来,用刀切成梯形。

  魏大宝瞪着大眼瞅,周子墨也瞧得仔细,这是面点师傅的手艺。

  他们不清楚这份功力的价值。

  魏平安也不强调。

  但熟练地手法和手底下成型的“作品”,也让周闻感兴趣的扭着头瞅过来。

  “最后了啊,瞅好了,待会儿这一步,就是大宝的任务。”

  魏平安拿了一根筷子,轻轻一压,两个面花就挤到了一起,一个漂亮的油花卷的半成品就完成了。

  “接下来,你来擀面,淋油,子墨负责卷起来,切成梯形块,大宝拿筷子,跟舅舅一起压……”

  周闻就看了两眼,就被抓了壮丁,成了擀面的一员。

  “咱家平安不愧是大科学家,干啥都厉害。”

  老太太感叹的赞美着。

  小油花卷是真的很好看。

  周闻带头,三个做花卷的小团队兴致勃勃的开始了制作。

  魏平安则去了厨房。

  再切一点葱花,还要投枣核。

  带着枣核吃起来不方便,魏平安喜欢宁可在事前费力点,也要保证在吃的时候顺利流畅。

  磕磕绊绊的进食,也是没有灵魂的。

  一家人都悠闲的在忙碌。

  不累人,氛围也很浓,关键还能聊着天,说着家长里短,说着昨天的见闻。

  周子墨还是太年轻,被周闻三言两语就套话了个底朝天。

  魏平安出来喝水,就被自家媳妇幽怨的白了一眼。

  这么好的事情,也不带着自己。

  哪怕是一个四岁多孩子的母亲,周闻也才20多岁,正值青春靓丽呢。

  “老魏,在家吗?”

  声音很熟悉,魏平安从厨房窗户看出去,一个花白头发的中年带头走了进来。

  这人魏平安相当熟悉,前几年在大西北没少接触。

  后面还跟着俩小青年。

  一男一女。

  陈冰,崔家栋。

  这两位当初是找了街道办王主任一起,邀请魏平安参加冶金部讨论会的说客。

  后来也打了几次交道,去SJS试验车间的时候,就是他们去通知的。

  所以魏平安也很熟悉。

  这两拨人咋凑一起了?

  “恭喜恭喜啊,老陈,你又升官了……”

  老陈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之前在大西北还是大校呢,这次看到他,就是长官了。

  “陈同志,崔同志你们好。”

  “老魏,先提前给伱拜个早年……说起来有点惭愧,这趟来,我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魏平安把三人引到小楼接待。

  周闻拿来了一壶热水,魏平安熟练的用紫砂纹的懒人泡茶神器冲了一勺茉莉花茶。

  热水冲泡,茶香四溢,魏平安拿着公道杯将茶汤倒进孔雀绿的冰裂陶瓷茶杯中。

  “诸位,喝茶。”

  “老魏,你这泡茶的工具,挺有意思。”

  “自己闲着无聊琢磨的,话说就是因为泡茶太耗功夫,就琢磨了这个东西。”

  崔家栋眨巴眨巴眼,看着桌上小号石墨似的泡茶工具:“魏总师,这算是茶壶吗?”

  “我叫它懒人泡茶神器。”

  陈冰噗嗤笑了。

  可能觉得有点唐突,又赶紧捂住嘴。

  简单的闲聊破冰之后,陈长官当先开口。

  “我现在在冶金工业部任职,昨天走马上任,你猜为什么?”

  “嘿嘿……这可不怪我。再说你从大校升了长官,不还要感谢感谢我啊?毕竟机会难得。”

  “我可谢谢你了。唉,早知道跟你认识要这样,当初压根就不该搭理你。”

  “行了吧,老陈,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啊,我可跟你说……”

  两人算是老相识,当初互相搭配干了不少逾越的事情。

  一个是出于信任,一个是着急赶工,不想浪费时间。

  “大过年的,我也不打扰你太久,咋样,给个说法吧,过了年啥进度?”

  “这我可不敢说,得看所里啥时候给我把人安排到位了。”

  “我还不知道你,当初你一个拽着整组的人跑,就没几个跟得上你的,现在你说缺人了,你猜我信不信……”

  魏平安双手一摊。

  “老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为难我没用,人家研究枪炮的,研究军工模型的都太缺人了,我排不上号也没辙。”

  “让他们再给你匀出来几个人咋样?我去跟老袁打招呼。”

  陈长官嘴里的老袁,就是356所的现任负责人。

  魏平安的顶头上司。

  “挑剩下的可达不到我的要求,你儿子娶媳妇,你想他娶个大闺女,还是想他娶个带俩孩子的?”

  “你啊你,还是这得行,死活不吃亏……”

  “那就合作愉快了。”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