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旭将这一道道工序分解开来之后,众人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之中。
显然是李旭这办法他们还真的没有想过。
见有人细细品味自己这办法,李旭便直接将好处也说了出来。
“其实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最关键的有三点。”
“其一,加快速度,对于工匠的要求不在那么严格,因为他们无需负责全部工序,只要合格的完成自己的工序就可以了。”
“其二,保密,每个人接触的工序就是这一个而已,若是想要让他们做出一件完整的东西很难。”
“其三,降低成本,一个人打造一件东西的时候,时间和精力都是成倍增长的,若是分部完成,每个人根据负责难易程度支付相应的工钱,成本也会大大下降。”
听到李旭细致的数出来这三个优点,李世民此时也猛地眼神一亮!
“你是说,那火器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制作?”
李旭点了点头,笑着说道:“理论上是这样的。”
“臣倒是觉得只需要稍稍培养一下,这事儿便可完全做的顺畅起来,速度和成本也会迅速下降。”
李世民微微颔首,神色间也是难掩激动之色。
“朕果然没有看错人!”
“你总是能够给朕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此时,就连一旁的杜如晦也一脸兴奋的看向李世民,开口道:“陛下,臣倒是觉得李大人这办法不仅仅能够适用于火器,便是其他东西也能够如此安排!”
李世民笑着看向杜如晦。
他自然是知道这些,李旭这办法可不仅仅是只能是生产火器。
若是运用得当,朝廷不少东西都能够因此而改变!
可以说,李旭这一个办法,解决了朝廷不少麻烦!
此时的李世民看向李旭的眼神也越发的喜欢起来。
毕竟,这种能干能想,还能不用自己老琢磨的臣子,换了哪个皇上会不喜欢?
再加上一场火药演示,颠覆了大唐君臣对于一场战事的认知。
李世民此时看着李旭琢磨再三,还是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李旭听旨!”
听到这话的李旭不敢怠慢,急忙跪倒在了地上。
而此时不仅仅是李旭,便是其他人也面露惊异之色。
尤其是长孙无忌,要知道今天来看火药演示之前,李世民可是交给他两道旨意的。
一道是火药演示失败之后的旨意,一道是火药演示成功之后的旨意。
这两道旨意在长孙无忌看来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有勉励的话,一个没有。
但全都是李世民对李旭的封赏。
照理说李旭这段时间立功不少,该有的封赏也确实是应该跟上。
但陛下也没有说直接自己宣旨吧?
难道旨意的内容变了?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李世民终于说出来了自己对李旭的安排。
“吴山县县令李旭,在位期间赈灾有功,得朝廷嘉奖,然却不骄不躁,安定一方百姓,屡出奇谋,而今更解决朝廷北征突厥之难题,朕心甚悦,拔擢吕青为长安县县令,领兵部侍郎衔,赐金鱼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