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王大户前几年跑了一趟大码头,就是崇庆,还去逛了一趟当地最大的百货商场,说是叫什么群林大厦的,深受震撼,
那群林大厦,是1947年,美丰银行董事长康老板所建,好像还是找了什么所的什么师专门画图,反正挺牛,然后在1948年正式开业,大厦里面有各类商户好几十家,那叫一个生意兴隆日进斗金,
于是王大户回来之后,就打算在原龙王庙街,也就是现在的长江路,和原观前街,即现在的建设路,两条路的交叉口,也建一座四层高的大楼,开办小县城的第一座百货公司,
小县城四省通衢,每天停靠码头的往来商船络绎不绝,要是真建起一座百货大楼,虽然肯定不如崇庆大码头的群林大厦,也不如市里两层楼的百货公司,但未必不能大赚一笔,
关键是一铺养三代,这可是能传子孙的家业,
可惜,王大户时运不济,好不容易准备妥当,正准备去找设计师建楼的时候,去年上面发通知,要搞公私合营,连原来的几间商铺都合并了,更别说什么百货大楼,便作罢鸟。
县里不少人都纷纷惋惜,
少了一座气势威武的百货大楼,完全撑不起小县城的面子嘛!
这些传言暂不可考,
不过,长江路和建设路的交叉口,也就是从码头爬上来,翻过长江大堤,再顺着斜坡下来这个地方,确实是个风水宝地,乃是所有走水路来小县城的必经之路,
要不然,供销社也不会把门市部放在这里不是!
说了这么多,就是要证明一点,
建设路是个好地方,
码头工人、来往的客商、十几家工厂的工人,还有这些工厂的宿舍区,以及今年刚刚建成开学的红星厂子弟小学,都集中在这条主干道上,
因此,虽然这里的商店是一家都没有,但小摊贩却有十几家,靠着这些人流,估计没有少赚。
但这些都跟陈建国没关系,
兜里没钱啊,否则怎么也要买上两个焦圈,体验一下在五十年代买吃的不花粮票的感觉。
在满大街飘荡的香气中,一群小孩子一边咽着口水,一边追追打打地往前跑,不一会儿,便到了棉纺厂宿舍区。
说是宿舍区,但并不像后世的小区那样有院子围着,
靠马路东边的是一长排门店,这里便是与红星棉纺厂厂区,隔着大马路相望的门市部,里面货架上堆着的,便是棉纺厂的主打产品,棉纱和棉布,
不时有人进进出出,带走一袋袋的棉纱、棉布,
这些自然是来买东西的客户。
陈建国刚穿过来的时候,看得还有点稀奇,
这年头买布都不用票的吗?
还有街边做生意的小摊贩,也从来不找客人要粮票,都跟想象中的有点不一样啊。
不过他也不懂,人也太小更不能问,那就看着呗。
在门市部的旁边,有一条仅供两辆马车并排的巷子,穿过巷子,后面则是一排排低矮的平房,
这里便是红星棉纺厂的宿舍区。
此时不仅有学生,下班回家吃饭的工人,也成群地往这边走,碰上熟悉的孩子,当然免不了来一顿摸头杀,吓得陈建国躲在边上,沿着墙壁往里窜。
宿舍区的房子呈东西横向排列,每一列房子门前就又是一条小巷子,
进到里面,每过一个巷口,就有几个孩子走进去,不一会儿,几十个孩子便各自散去,x33
只剩下陈建国、马文英、赵跃民和另外一个小女孩儿,走到最后一个巷子口,才结伴而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