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证据证实对方私自售卖信息,就可以举报。
可惜。
梁亦梦之前的事情不行。
在那个世界中,只有还有网,就会在互联网上留下痕迹,一张随手分享的朋友圈照片。
或许就会被列表的某人,发送到他的朋友圈中。
经历六次之后,那些照片传到什么地方去,被多少人看到过,根本就无法查明。
没有办法去保护隐私。
而且。
一些软件同样的出现霸王条例。
必须访问照片、短信、通讯录。
隐私都会被看完。
这就算了。
勉强能忍。
可是,那些弹窗的摇一摇广告。
或者是以“大数据”为名,干着窃取用户消息的勾当。
只要当天的聊天中,出现某个商品的名字。
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就会看到该商品的广告,点开购物软件,推荐的也是那些商品。
会这样,完全就是因为目前所使用的输入法,会捕捉、记忆你的常用字。
从而“分享资料”给其他的软件,达成便捷生活。
这种有好有坏。
好处是,想要什么不用浪费时间去找。
坏处就是,对隐私注重的人不太友好。
但最重要的一点
是
你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手,从而消费。
这种诱导消费的手段,真的是太可恶了!
哼!
——
除夕夜到了。
电影的首映,主演团肯定到场的。
梁亦梦和沈南柯包场,请员工观看。
内容已经看过很多次了,可这种感觉很不一样。
是第三者视角。
电影两小时。
全程带着一些甜、虐。
伴随着误会与危机。
开学的几个月,两人经历了很多的事情。
只要有人看到“霸凌”时,会感到生气。
那么电影的意义之一就做到了,这就是要呼吁大家重视校园霸凌事件。
学校,是离开家长后的第一个小社会。
在这里,开始了人生的第一场竞争。
有比成绩、比身高、比长相
很多很多。
也最容易滋生攀比心。
大人都很难消除内心的攀比,更别说自控力弱的孩子。
无法隐藏心事的孩子,就直接的将不满说出。
可惜说出来后,没有得到来自家长的支持,换到的确实责骂。
棍棒教育。
从来都不是主流。
这会养成孩子自卑的性格。
严重点,物极必反,就出现所谓的“叛逆期”。
其实,从来都没有叛逆期。
或者说,每个年龄段都有叛逆期。
最早出现这个词,是家长、教师为了“奴化”孩子,创造的名词。
只要不顺从家长和教师的心意,就安上“叛逆期”的名字。
从来没有人关心过小孩子内心的世界。
以前的世界,梁亦梦无法让大家重视。
现在的世界,她可以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