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3点半,所有人都休息好了。
东山度假山庄一间会议室里。
赵蕾打开笔记本电脑,接入一台nec投影仪。
这个年代,笔记本电脑和lcd投影仪。
在京沪等一线大城市也是奢侈的办公用品。
赵蕾打开电脑上95版office的powerpot。
调出一个演示文件,名叫“我们的出海投资计划”。
会议室里,所有委托过,或者请林向东帮忙做过股票的人。
还有刘勇、何雨晨,张燕的舅妈庄琳。
只有那个做电脑生意的小老板刘玉文没资格参加。
赵蕾介绍道:
“从95年五六月份开始。
向东和我以代客理财的方式。
陆续帮助大家在a股投资股票。
我们之间,都是熟悉的家人、亲戚或者朋友关系。
这一轮大牛市,从96年1月23日深成指见底924点计算。
到前些天深成指涨到6100点。
不到16个月的时间里,大盘指数涨幅高达66倍。
我从90年进入花旗银行投资部门实习以来。
一直都在接触和了解全球的股票市场。
a股深市这一轮牛市的涨幅之巨大。
在全世界股市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这一轮牛市,大家之所以获得了惊人的回报。
是我们一开始就准确判断了这轮牛市的绩优股主线行情。
在牛市演变过程中,我们还有过一些波段操作。
五一节后,我们逐步清仓退出。
也是预判这一轮大牛市已经快走完了。
在a股这样不成熟的股票市场。
大牛市之后,往往是大熊市的开始。
比如93年初牛市结束之后。
沪市指数曾经最高跌了接近80。
所以,我们认为目前的a股有巨大风险。
暂时还没有新的投资机会。”
这时候,赵蕾点开了演示文件的第一页。
“我和向东在港岛正在注册一家资产管理公司。
公司名字叫‘富乐资本’。
英文名叫fullervestntanant,简称fi。
fi正在申请港岛的资产管理牌照。
等我们拿到牌照之后,就可以发行私募基金产品。
fi的牌照预计在7月份就能申办下来。
到时候,我们会建立一个专业的投资团队。
按照海外成熟的私募基金管理模式运作。
投资方向也是海外成熟的资本市场。”
赵蕾再次点开新一页演示文件。
“之前我们帮助大家在a股进行投资。
大家的资金都在自己名下的账户。
加上燕姐在绵城这边打理的账户。
我们总共管理着21个账户。
管理和操作都很麻烦。
原因在于国内目前无法注册私募基金。
甚至公募基金都还没有诞生。
这21个账户,有些约定了盈利分成。
有些就是向东纯帮忙。
当我们发行私募产品之后。
管理和操作就完全是另一回事。”
赵蕾再点开新的演示页面。
“fi注册成立之后,发行第一期私募产品。
我们会以港币计价,投资门槛是100万港币起步。
fi是私募基金管理人,大家是投资人。
大家购买fi的私募基金之后。
资金都会集中到fi开设的投资账户。
完成资金募集之后,我们的私募净值就是100。
如果我们获得了20的投资收益。
那么净值就变成了120,收益率是20。
按照海外私募行业运作的普遍规则。
我们会收取1的基金认购费,15的基金管理费。
这些费用,主要用于公司的办公和人员工资开支。
此外,大家可以通过赎回基金退出。
一年内赎回,费用是05。
两年内是03,三年内02,三年以上是015。”
赵蕾歇下来喝口茶水,又点开一页。
“海外私募基金的运营,主要有几种模式。
一是有担保,二是无担保。
fi针对在座的各位,发行的是无担保产品。
第二,在收益承诺方面。
有不保本、保本和保本保收益三种模式。
我们为大家推出的是不保本产品。
不保本产品,投资人要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基金净值逼近80,也就是亏损接近20之时。
我们会及时预警,提醒大家。
亏损达到30,我们就会清仓止损。
第三,在收益分成方面。
我们会采取阶梯式分成模式,具体而言:
基金净值低于120,也就是收益率低于20。
我们不收取盈利分成。
基金净值在120到200之间。
也就是收益率在20到100之间。
我们会按净收益的15进行分成。
基金净值在200到300之间,分成比例为20。
净值在300到500之间,分成比例30。x33
净值在500以上,分成比例为40。
40,也是我们的最高分成比例。
分成时间,会以年度进行核算。
年化15的管理费。
按每天的基金净值逐日计提,按月支付。
在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下。
fi发行的第一款私募产品。
是单独为在座的各位设计的。
因为大家都是家人、亲戚或朋友。
这款产品,我们暂时命名为fi一号。
fi一号的存续期采用国际对冲基金的普遍模式。
就是没有存续期限。
或者说,基金运营时间最短也会有3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