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仔细回忆了一下当初的书目,每一篇小说都能清晰想起来每一个字。
这不巧了不是。
这就是老天爷让我穿越过来当个文抄公,走向人生巅峰啊。
当初有多么怨恨老教授,现在就有多么感激他老人家。
哦,现在说起来,他似乎比我还小几岁。
有机会去见见,调戏一番。
高扬笑笑摇摇头,穿越到八十年代,似乎有机会可以见见很多人,经历很多有趣有意义的场面。
翻了翻信纸,这一会就写了有二十页纸。
一张纸正反面写五百来字,这一会大约写了一万多字。
记得动物凶猛大约六万字,三两天的事,就是有点费手腕子。
好怀念有笔记本的日子,还是习惯电脑敲字。
电脑?笔记本电脑?米国已经有了,国内何时才会有?
高扬脑子里一会怀念二十一世纪的种种花花世界,一会灌水般搬运小说,简直一不小心就会神经错乱。
又写了十多页纸,真写不动了,手腕子酸痛。
小字不错。
高扬停下笔,欣赏大作。
他练的是徐才女的硬笔书法,字体骨骼清秀、遒劲有力,清冽而又优雅、从容,令人赏心悦目。
徐才女如今才四五岁吧,有机会见见,让她跟我学她的硬笔书法?
想想就过瘾。
书抄王硕,下笔用才女,我真是人才。
高扬嘿嘿笑笑,这个时代真是英雄辈出呢。
可惜哥来了,站在群英前面的必须是哥。
“高扬,你还不去上工?”
门外一嗓子惊醒高扬。
是同一屋檐下的老爷子,李一德,七十多岁,孤寡老人一枚。
“差点忘了,这就去。”
高扬回应,把书稿扔进抽屉,出了门。
嚯,哥住在四合院。
可惜了,这四合院,东一榔头西一榔头,野蛮生长了小破屋。
都是地震那年后加盖的防震棚,后来就成了各家的厨房,煤屋子。
家里有成年的,甚至在里面结婚成家。
“小子,这我求人找来的工作,珍惜机会,争取留在维修队。”老爷子李一德叮嘱道。
“我谢谢您了。”
高扬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是那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也不可能打工。”
高扬出了四合院,直奔工地而去,先去维修队修屋顶再说吧。
“师傅,您早到了呀。”
“咋感觉你有点不一样了。”区房管局维修队刘师傅上下打量。
“啥不一样了,我还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咱年轻,睡一觉立马活蹦乱跳。今天您歇着,上蹿下跳由着我来。”
高扬张嘴就来,秃噜嘴了,赶紧打岔。
“不一样的烟火?”
刘师傅叨咕一句,今天感觉高扬怪怪的。
或许是这两天担心过度的缘故吧。
不过看到这小子架起梯子蹿上房顶,跟猴似的顺溜,也就放了心,没摔坏孩子就好。
“年轻真好!”
这孩子也够惨的,没爹没娘,再摔坏了好在没事。
高扬早就搞明白了,前天他修屋顶,摔下来,躺了两天。
这才有二十一世纪高扬趁虚而入穿越附身的机会。
“注意安全,我去胡同口下棋。”
“好嘞,师傅您忙,这点小活交给我,您请好吧。”
啧啧,站在屋顶,环望四周,燕京西城,东富西贵,这四合院看上去就是贵气。
五月的燕京,花红柳绿的,院子里粉粉的海棠花刚谢,红红的石榴花又开。
可惜了,租户私搭乱建,为了多出一点面积,好好的廊檐砌成了墙。
就为了多出来那么几平米,或者当了小厨房,或者干脆摆张床住人。
满目杂乱,简直就是糟蹋格局。
高扬站在屋顶四下打量,啧啧叹息。
嗯,四合院,买买买,小本本记下了。
四合院,现代穿越人士必买项目之一。
换瓦片简单,揭去旧瓦,看看有没有漏洞,有就重新抹一遍黄泥麦秆,没有,直接换上新瓦片。
这堆瓦片可有年头了,都酥了。
估计从民国起就没换过,高扬也算是半个行家,一打眼就估摸个大差不差。
怎么说呢,他上来就踩坏了一溜瓦片,都酥成渣渣了。
好在备用黑瓦片带足了,谁让这家是房管局领导的关系户呢,换成一般人,哪有这待遇。
巧了不是,想着第一桶金怎么来,这不就来了。
高扬揭下碎瓦片,一块半乌黑的袁大头就在眼前。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哇
话说老辈人起屋就是讲究!
镇宅之物,估计大梁上也有。
说不定还有五帝钱。
高扬瞬间想到了,也动了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