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没有,都不让我走呢。”
“那你嘛儿不想打工,还要自己出来当老板呢?”
“孩子很快就要出生了,我总不能给别人打一辈子工呀。
再说成家立业,古往今来都是这样的。
不然将来孩子长大了,我拿什么给他呀?!”
“也是”
听他说到这一句,她感同身受,他伯走的早,自己两手空空,么事都冒得给孩子留下来。
“你大手大脚花钱花惯了,这回结婚是大事,该花就得花哈。
这几年你寄回来的钱,还剩几千块,我留了得。我去拿给你。
往后可是要省着点花,用钱的日子多的很。
莫头脑一热,动不动就呈能。还是那句话,不管在哪儿,都把个人看小一点,把别人看大些。”
说完,她起身准备进房去拿钱。x33
“不用,我手头有钱。那点钱,你留着自己用。
我,你不用担心,你不是还说过吗,吃不穷喝不穷,划算不好一世穷。
还有脚大江山稳,手大撑乾坤嘛。再说钱是赚来的,又不是省出来的呀。”他一把拉住她,笑嘻嘻地皮了一句。
她听说后,喜忧掺半,默默不语,对于辞工创业不反对,也不支持。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比浪淘沙。做人不能忘本,人家的东西一点也沾不得。”
母亲像是自言自语道。
“妈,你就放一百二十个心,我能为别人赚钱,也能为自己赚钱。
退一万步讲,就算创业失败,大不了重新再找个厂打工。
现如今,不管走到哪个公司,不是做厂长,就是做经理,而且得是高给经理才行。
没什么好担心的,万一成了呢,不试一下怎么知道?!
再说你前两年不是跟我讲,有个看风水的先生,看了咱家房子说这屋里会出个人物嘛,指不定就是我呢,嘿嘿。”
孤军看出母亲内心纠结,宽慰道。
“不落到你头上,也会落到你的后人头上嘛。那日子,你伯说过多回,全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x33
想起当年,他才十二、三岁,政策放宽,故人过年教做土鞭炮,他还在读初中,只是周末回来帮下忙,没两个月,他硬是把赶筒子省了一道工序,结果,原来一天紧赶慢赶只能赶一饼筒,硬是赶到三筒。速度快的吓人。
后来,编爆竹,又减掉引线,直接编,像姑娘娃编辫子一样,灵性好看,还节约了不少钱。
“要是你伯还活了得,他能跟你帮得上忙,他读了一肚子书,又走南闯北见过大世面,可惜啊”
那日子他伯每年寒冬腊月落雪下凌,外面修水渠,整浓田那些苦活路冒得人愿意做,都是他的,十几二十年下来,落得一身病,又冒得钱摆治,老早就去逝了。
那日子,都说过,全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小儿身上,个人老了,供不起他读书。
只能么事尽量依着他,免得他在个人名下受委屈。
进城打工这几年,孩子眼界高了,别的么事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尽量不拖他后腿。
四大五处进城打工的人多很,也没听说有几个人做到总经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