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丰循着消息找过去,老远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 走近之后,只见几座很普通的厂房窗户大开。 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一群女工正在埋头做锡焊。 除了工作台,厂房内没有做任何修整。 门口还挂了个土不拉几的牌子,上面写着“林氏收音机”。 怎么看都不像一家高科技公司。 刚站了一小会,一个看起来四十来岁,长相矮胖的男子就从另外一个房间迎了出来。 男子一把抓住了梁永丰的手,“梁生真似稀客,今日怎么有闲,来我们这小小的林氏收音机检查工作?” 梁永丰连忙摆了摆手,“林老板客气了……” “在下姓黄,林氏收音机是我岳父开创的产业!”男子道。 “抱歉,抱歉!”梁永丰连忙道。 “没关系啦,很多人都以为我姓林!”黄老板道。 梁永丰笑了笑,“前两天的台风中,村里有房子被吹倒了,这里跟村子靠的近,我来看看有没有房子损坏。” “梁生好有责任心啊!”男子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不过梁生可以放心,我们这边的厂房都很好,没有漏雨,也没有掉瓦,连玻璃都没有损坏。我有一个合作伙伴就不一样啦,他在深圳租的厂房,在这一次的台风中,直接被掀走了大半边屋顶,万幸没有伤到人!” “没有就好!”梁永丰道。 “我那里刚好泡上茶,不知梁生是否赏脸,一起品尝一下?”男子满脸赔笑道。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 两人一起来到隔壁房间,屋子布置的相当雅致。 除了办公桌椅,屋子里还摆放了盆栽和书画。 关上门之后,完全隔绝了屋外的刺鼻气味。 黄老板给梁永丰和黄卫倒上茶,聊了没两句,话题不由自主就往收音机上靠。 这一下搔到了黄老板的痒处,他开始口若悬河的介绍了起来。 香港的收音机产业起步于五十年代。 得益于自由港地位,香港对市场的反应非常灵敏。 一款新收音机在香港推出的时间,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RB的一半左右。 再加上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没有关税,以及较低的用地成本。 香港的收音机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到七十年代末,香港已经有上千家收音机制造企业,雇佣员工数近5万,年出口额几十亿港币。 收音机也成为了仅次于制衣的,香港第二大出口产品。 “我看女工都在焊接电路板,现在的收音机都是半导体元器件的吗?”梁永丰问。 “当然了!”黄老板一摆手,“1955年,索尼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开启了半导体收音机时代!” 这么一说,梁永丰倒是有了点印象,有一段时间,收音机的代名词就叫“半导体”。 “收音机里用的是什么芯片?”梁永丰问。 “以前的收音机哪有什么芯片?晶体管收音机里装的是二极管、三极管,还有电容、电阻,一大堆东西,把整块班子都占满了,焊起来非常麻烦,体积又大,一个针脚焊接不好,整台机器就报废了。几年前,美国推出了一种数字信号处理晶片,英文简称DS……”黄老板不是专业做芯片的,有点记不清楚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