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茶,在黄老板盛情邀请下,他们又去车间参观。 梁永丰随手拿起一个焊接完成的电路板。 老实说,焊的不怎么样。 针脚歪歪扭扭,有的焊了一大坨,都快蔓延到旁边的电路上了,有的只蜻蜓点水般的沾了一点点,一碰就掉。 一名看起来三十来岁的女工,正在训斥几名焊的不好的年轻女工。 “为什么不用自动贴片机?”梁永丰问。 “贴片机太贵啦!大陆人工这么便宜,用贴片机岂不是浪费?”黄老板道。 梁永丰笑了笑,没做评论。 香港东西交汇,政治、经济上可以左右逢源,又是自由港。 无论干什么都可以事半功倍,可是前世他们却只搞出了一个房地产。 不是没有原因的! 回到办公室,梁永丰继续想着芯片的事。 作为将来我们国家被卡脖子最严重的产业,梁永丰肯定是要进入半导体行业的。 从DSP芯片入手,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DSP芯片对制程的要求低,不需要太先进的设备,就能生产出主流的DSP芯片。 半导体生产设备不但价格昂贵,而且更新换代非常快。 较低的制程,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较低,甚至可以淘二手设备来用。 此时距离DSP芯片诞生没几年,行业还没有形成太高的壁垒,进入比较容易。 DSP芯片的用途非常广泛,市场快速增长,不愁销量。 而且还不需要像CPU那样,需要配合操作系统才能使用。 不过这一切都得借助香港。 此时欧美的半导体生产设备、原料都是禁止向我们出口的。 集成电路设计需要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也就是常说的EDA工具。 这些软件目前也是禁止对我们出口的。 这种情况要持续到1993年。 那一年,中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DA工具——“熊猫ICCAD系统”刚刚开发出来,正准备推向市场。 然后国外EDA工具,就突然对我们解禁了。 随后几十年,国内的EDA工具举步维艰。 一直到梁永丰重生前,也没有改善多少。 还有芯片的架构、指令集,也需要国外的授权, 当然了,无论是EDA工具、芯片架构,还是光刻机、光刻胶,他都可以自己做。 但是想把这一套搞下来,没有个几千亿打底,没有几十万高级研究人才,没有国家的行政指令强制推行,根本做不下来。 凭他现在的经济实力,一上来就搞全产业链,绝对等不到光明到来的那一天。 梁永丰的计划是先到香港,能买的东西尽量买。 搞出可用的产品,赚到钱,然后再一步步往上游攀登。 哪怕只能做锡焊的焊料,也是进步! …… 几天之后,梁永丰刚从工地回来,就见已经消失了将近半个月的章辛焱,正坐在屋里等他。 十几天没见,章辛焱的脸色有些憔悴。 章辛焱这次带来了两個消息。 第一,《故乡的龙舟》已经下画,最终票房是1018万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