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吧。” 祝青鸾沉默许久,终究没有正面回应施无生,或者莫青笙。 不是说祝青鸾被莫青笙问倒了,而是理念不同。 禹王结界即将消散之事,但凡了解些历史的读书人与修行者都知道。 如何应对那些上古时期就极难对付,连禹王都只能驱逐而不是灭杀的大妖,是很多有识之士都在思考的问题。 站在皇帝陛下,站在大雍王朝朝廷的立场,肯定是大搞特搞中央集权,集中力量办大事。 皇帝陛下,朝堂明公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边大力振兴文教,提高武德,一边剪除不安分的破坏分子,比如白莲教,一边吸收武修江湖门派、世外道佛宗门的有生力量。 如此多管齐下,力图打造出一个以皇帝陛下为核心与领袖的强力集团。 届时,即便面对归来的上古大妖们再迅猛的冲击,都能有招架之力,甚至反攻倒算。 站在江湖武修门派、世外道佛宗门的立场,肯定是不想割自己的肉,肥了朝廷,肥了皇帝陛下。 就算皇帝陛下与朝廷明公,是为了九州世界,为了芸芸众生着想。 可是,如果保住九州世界与芸芸众生的前提,是拿他们这些江湖门派、世外宗门做牺牲,那么为什么要保呢? 为什么不是拿芸芸众生做牺牲,来保他们这些高人一等的江湖门派、世外宗门? 芸芸者,如云聚散,似草卑伏。 众生者,牛马也。 为了牛马,牺牲高人,何其不智! “师姑保重。” 施无生这次问询,本就不是出于己意。 没有从祝青鸾这里得到回应,自然无所谓。 撇开一切外在影响,独立思考,施无生的立场其实是混沌的,也是矛盾的。 下山之前,乃至下山之后前几年,施无生偏向师门,认为无量山这样的名山大宗不应该被削减,反而要加强。 如此,才能源源不断培养出道行高深的真人、真君,才能在禹王结界消散之时,更好地抵御上古大妖。 但是在攘奸卫工作日久,施无生的想法也就一变再变,以至于出现如今的混沌与矛盾的状态。 从感性出发,仍旧认为不应削减; 从理性出发,赞同中央集权,统一调配。 两种想法势均力敌,都很难压过对方。 弄到现在,施无生自己都不清楚,他该偏向师门,还是偏向朝廷。 索性两不偏帮,师门的吩咐照做,朝廷的任务同样不落下。 比如这一次,无量山暗中让施无生通报莫青笙的动向给祝青鸾,施无生做了。 莫青笙带着施无生制定并执行绞杀白莲教余孽的计划,施无生出了十二分的力。 在分不清对错之前,那就先不分,兼而顾之。 撂下这句话,施无生直接离开了地下三层监狱,忘了招呼被他拉来做见证的黄天。 这…… 黄天摇了摇头,嘴角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 看来自己在指挥佥事眼里,始终是个小透明,莫名想起时拉来做见证,转眼忘了就不屑一顾。 不过来都来了,那就巡查一遍三层监狱再走吧。 也算是履行牢头的职责了。 对于黄天的到来与离去,祝青鸾没有太过在意,也无心在意。 她坐在阴影里,脸色平静,心中却在回响着莫青笙的话。 “不要把陛下、把朝廷想得太坏,也不要把无量山想得太好。” 响鼓不用重锤。 很多时候,自以为坚定的认知,距离打破只差轻轻一点。 这句话并没有多么振聋发聩,其实很是平常。 只是祝青鸾的心境与认知明显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一件又一件事浮现,一个又一个人忆起。 尤其是下山以后,莫青笙进了攘奸卫,她祝青鸾去白莲教北方分部卧底,又在白莲教总部及北方分部被剿灭后,转移至白莲教江南分部继续卧底期间的一些亲身经历。 凡事就怕对比。 作为无量山的弟子,祝青鸾如何能够卧底白莲教? 这不是朝廷的手段,而是无量山的门路。 所以,无量山其实知道,白莲教在民间造了多少恶,犯下多少孽,一直冷眼旁观。 皇帝陛下剿灭邪教的意志无比坚决,朝廷伐山破庙、捣毁淫祀的力度无以复加,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 无论她祝青鸾配不配合,白莲教在朝廷面前,难逃被彻底剿灭的结局。 这几年,祝青鸾不是一直待在江南,也曾回过北方。 她发现以前曾被白莲教祸害得不浅的地方,后续已经逐渐恢复了生气,慢慢繁荣起来。 可能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剥削,但是生活在那些地方的黎民黔首,至少有了人样。 “我错了吗?” 祝青鸾喃喃自语,眼中渐渐浮现疑惑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