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小人物与大企业 > 177,这事很蹊跷

177,这事很蹊跷

《荀子.王霸篇》有这么一句话“天时,地利,人和,则百事不废。这是中国古人,对事物成败,所应俱有的条件,总结而成的朴素唯物主义。而此时拿来对应三江县钢丝绳厂,也的确符合以上条件。再换个角度看事物,套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标准"任何企业它从开始到结束,总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即,萌芽,成长,巅峰,衰弱和崩塌这几个方面"。而从现在来看,三江县钢丝绳厂无疑正处于欣欣向荣的成长阶段。

研制胶带钢丝绳,不仅突破了技术上的瓶颈,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更可贵地是吸引了一批理论技术人才,为以后研制新品,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而因为研制成功胶带绳,而成功攀登到更高级别的平台,此时无论是刘玉明也好,还是他领导的三江厂,眼光更远了,思路也更广了。在随后地短时间内,不仅又开发出航空用钢丝绳,拉筋钢丝绳俗称刹车线,电缆用绞线,以及其他品种商品钢丝。财富和名誉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太,企业的膨胀在所难免的。

新厂房的建设,是在胶带绳研制成功后大半年进行的。厂房就在马路对面,先期预计占地一百亩,后考虑到前景规化,又追加了二百亩土地。那时的土地不值钱。而预计建筑的胶带和拉丝车间,身下的土地,是附近新街大队的祖坟所在地。乡下人对厂子占用他们先人的归宿,反正只要先人有地方住,离得不远就行,倒没什么抵触情绪。但提了几个要求,第一,就是厂里的杂工,如收废线之类的,由三江市钢丝绳厂与新街大队签合约,由企业支付大队用工薪金,再有大队按出工人员的工分,结算给个人。这第二就是优先招纳新街大队社员用工。

对于这几条,刘玉明以及厂里管理层,几乎没什么犹豫,全部答应了。用谁不是用?招谁不是招?再说了强龙不压地头蛇。这邻居间的关系搞不好,就会像皮癣一样,是不是地让你谁受一下。当时谁也没想到,随着钢丝绳厂的不断扩大,这里边就不再是油水足的问题,简直就是一口油井,取之不断,挖之不绝。这又为后来的利益争斗,埋下了深深地伏笔。不光有村里大队之争,也有企业自身管理层,某些有私欲的领导之争。

新胶带车间的第一根地桩打了下去,但随后的事,又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在上主梁之前,这一路的基建全是磕磕碰碰过来的,不是今天这个碰破了手,就是明天谁压了脚,事倒不大,但麻烦不断。有些事,你可以说他自身不注意,但有的事就莫明其妙了。干活的都是老师傅,这点安全意识总还有的,难免有磕碰,但不会一直都如此的。

好不容易上大梁了,这大梁放上去就跑偏,放上去就跑偏,测量人员上上下下几趟,总是看看好的,一上去就不行,症结没找出来,工程人员还不信邪硬要上,却出了大事。再一次上大梁时,钢绳断裂,巨大地橫梁在下坠过程中,连扫五人,二人当场死亡,二人重伤,一人轻伤。这事如搁现在,就是个特大安全事故,不光会赔钱,还会被停顿整顿等等,相当麻烦。但在当时,在那个法规不是很完善的年代,这事也没怎么折腾,也就过去。

刘玉明听闻此事,一时倒也没了主张。而此时死者家属,又在工地哭啊闹的,这让他很是心烦。他倒不是怕赔钱,虽然这事没人希望发生,但出了事,也只能经济上补偿点而已。但听了手下人的汇报,他心里也发毛,这么蹊跷的事,也让他赶上,他心里能不打鼓吗?就在此时,有人给他介经一个自称通阴阳的女人。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鬼婆婆张春凤,那年她才三十几岁,可以说是风韵犹存。

张春凤去现场转了一圈,回来对刘玉明说"此事是他们有错在先"。所谓的他们当然是指刘玉明一伙了。一听这话,刘玉明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来了,这事他想不起他错在哪里?于是他疑惑地问张春凤他错在哪里?张春凤告诉他,奠基那天,他们没好好祭拜一下,而且他刘玉明做为当家人,没亲自去,表一下诚心,所以这地方的地头菩萨,也就是这新街大队在暗处的先人,动了怒,给了点颜色刘玉明看看。

不管这个说法黄不荒唐,但至少刘玉的是虔诚地信了。他仰想脑袋思索了半天,猛来想起,奠基那天,他因为县里有事,他要赶去开会,所以本该有他主持的祭祀仪式,由他的表亲杨同福负责,同时杨同福还是这个基建项`的负责人。本以为一切平安无事,那想出了这档子事,一下刘玉明就自责起来。他赶紧问张春凤有无补救可能。

张春凤的确有大师的风范,虽然不知她做为一个局外人,是如何知晓这一切细节的,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她说得毫无差错。一见刘玉明发急,她倒不慌不忙地说道,"此事还有补救,,,,,"。听完张春凤后边的一席话,刘玉明心胸一宽,适然多了。于是在张春凤地主持下,在一个黄道吉日,一场相当隆重地祭祀仪式,在敝未完工的基建工地举行。而在这之前,不知张春凤用了什么法子,总之是说服了死难家属,接受了厂方额外地补偿,并给予以后的一定照顾,前题是不得闹事。

这场由全体中层干部参加的祭祀活动第二天。早八点十八分,又是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清脆地爆竹声,在冬日的清晨,给人一钟喜庆和温暖。机器地轰呜,将巨大的大梁稳稳地托了起来,并平稳而准确地落在了指定位置,毫无拖泥带水之作。这一幕,让场上所有知晓情况的人,为之震惊,这种不可思意的情绪,不光感染了在场的人,更让刘玉明的内心深深震动。三江市,历来除东部城郊结合部,以及少数村落外,大部信仰佛教,所以从小父母辈,对刘玉明这种神明的灌输,让他早早地在心间,对神明有一种自然而然地敬仰。如今这真真切切地事,就发生在他眼前,他岂会不被震动?,而多年以后,差不多同样一幕又在与台湾合资的丽华公司上演。

经此一事,刘玉明算是彻底信服了这所谓的迷信。张春凤被他留了下来,算是个御用巫师。而在以后漫长的岁用中,张春凤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明指引,在刘玉明看来,总会指引他逢凶化吉,逐步走向事业的巅峰。张春凤这种精神层面的指导和心灵地籍慰,不仅让刘玉明的心有了停靠地绿舟,也实实在在指引着刘玉明某些方面地行为做事。

新胶带车间的完工,不仅标志着企业的脱胎换骨。也标志着企业从此走向了正规化,走向了一条通往康庄的大道。此时的刘玉明,以及三江县钢丝绳厂,不做赚得满身流油,更是一顶顶桂冠加身。而随着企业日子的好过,一项项福利,不断地降落到工人头上。逢年过节,若是企业的双职工,这鸡鸭鱼肉,不光吃不了,还能有得多,而冬天的白菜,夏天的西瓜等等,更是隔三差五发到工人手上。厂子里的职工走在路上,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这胸也挺了,脖子也硬了。

三江县钢丝绳厂现为县里的利税大户,所以县里将三江县钢丝绳厂,列为县里十个大集体单位。这种与老牌国营企业平起平坐的感觉,让钢绳人有种吃了蜜一样甜的感觉。那时候,你说自己是国营单位上班,不光让人刮目相看,就是讨老婆,也相对容易点。

企业的扩张,也带来了人员的扩编。截至到八三年年底,正式在册职工人数为五百二十三人,不含各类辅助人员。人员的扩编一方面带来企业本身的发展,但如果没有系统地培训,对像三江县钢丝绳厂,这样充满一定危险性地金属制品行业而言,危险时刻伴随而来。而在洪少芬事件之前,由于违规操作,以及不按规程工作,而导致的断手指,断手掌,断脚等工伤事故,那是小事天天有,大事三六九。

对于层出不穷的工伤事故,车间里也是相当头疼。而除了加一监管,抓到罚点款外,还真没什么特效药。到了八四年春,这一年,三江县也升格为三江市,当然是县级市。这次厂里又招了批新工人,洪芬也在其中。短暂的培训过后,新工人就被分配到各车间老师傅手下,当新学徒工。洪少芬的师傳是车间团支部**邓爱玲。

一晃二三个月过去了,一般的技能洪少芬都掌握了,也能独立挡车了。这姑娘人俏丽,嘴又甜,大家都很喜欢她。这姑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一条长长地辨子。虽然爱美之心人人有之,但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盘着条长长的辨子在头上,总让人后怕。因为她低头工作的下面,是转速高达几千转的胴体以及合绳分线盘,不要说在这里了,就是在收线盘那,稍不留神手套被带进去,如不及时逃脱,断手指那是难兔的。虽然师傅和工友说过多次,但她一直舍不得剪掉,这就给她惹来了灭顶之祸。

这天师傅到吃晚饭的点,像往常一样,回去吃晚饭了,留徒弟一人看车。师傅走了不一会,车子断丝了,需要换盘接头,在她低头一瞬间,盘在头上的头发意外掉落,而此时她的手指,下意识地启动了开动装置,嘈杂的车间,大伙各忙各的,谁也没在意这边即将发生的惨案。十几秒后,机器达到了几千转每分钟,而此时洪少带整个人头皮被拉走,胸部被锋利的钢丝,像绞肉般绞个精光,整个人伏在车上奄奄一息。等工友们发现时,人已走了,,,,。

洪少芬的惨剧,让人触目惊心,也让整个厂,在今后几十年中,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鉴于钢丝绳厂这个谐音太难听了,用三江市土话叫"扛死人厂"。在洪少芬案没多久,刘玉明果断决定将三江县钢丝绳厂,更名为"三江市钢绳厂"。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