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秦根本的乡村故事 > 第四十四章 大开眼界

第四十四章 大开眼界

在回红火沟的车上,牛山娃、杨老六都不淡定了。眼睁睁看着红红的票子,轻而易举地进了腰包,谁不眼红呢?

牛山娃说:“根本,你那地里的猕猴桃长得怎么样?什么时候挂果卖钱啊?”

秦根本说:“后年就可以。”

牛山娃说:“财神爷正往你家赶哩,已经走到半路了。”

杨老六说:“根本,这猕猴桃栽种起来,麻烦不麻烦?”

秦根本说:“天下哪有不麻烦、又好挣钱的事呢?你们也看到了,徐吉庆一家五口,主要劳动就是吉庆两口子,人家四亩地一年卖八万元。”

边大梁说:“根本哥,哪里有猕猴桃树苗。我回去就买来栽。”

牛山娃说:“根本,我也想栽猕猴桃。”

杨老六说:“这个时节栽树,行吗?”

秦根本说:“栽树不像种药、种粮,两三年以后才见分晓,才有收益。你们可得想好啊。”

杨老六说:“徐家庄那么多人,难道都是种果树的能手。徐吉庆的猕猴桃卖得好。别人的桃不知怎么样?”

这时,开车的司机说话了:“吉庆哥的桃,在我们村里不是最好的。他只卖四块钱一斤,还有更好的,卖五块钱。”

杨老六说:“这价钱确实诱人。”

司机说:“我们村收入最高的徐二家,今年卖了十八万。”

“天呐。”牛山娃说,“我活这么久,也没见过那么多钱。”

几个人在车里越说越热闹,越谈越激动,纷纷表示今年就要栽树。好像他们要栽的不是猕猴桃树,而是摇钱树。

回到红火沟的当晚,杨老六那个“大喇叭”,就在他们的新闻发布会上开始传播了。

他是亲眼所见,又擅于添油加醋,一番唾沫星四溅的宣扬之后,红火沟的人全都知道,栽种猕猴桃可以发大财。

当然,也有人不以为然。他们觉得杨老六夸大其辞,因为他有那个爱好。

次日,徐吉庆又打电话,让秦根本再带些人去帮工。徐家庄还有好几户果农找不到摘桃的人。

秦根本抓住机会,选了几个将信将疑的人,现场教学。

事实胜于雄辩。秦根本栽猕猴桃树的时候,没有人看好,甚至他的老父亲也反对。那是因为红火沟的人,没有见识过毛蛋蛋可以变成金蛋蛋。

如今,眼见为实。不用秦根本再做宣扬,很多人心服口服。

于是,有人来秦家咨询猕猴桃的栽培,有人来打听猕猴桃的销路,还有人让秦根本帮忙购买树苗。

秦根本把愿意栽种猕猴桃的人,集中起来数了数,占了红火沟的三分之一。

这天晚上,秦家小小的客厅聚满了人。

有的坐在沙发上,有的蹲在门槛上,有的站在墙角里,有的靠在门框上。这氛围,比杨老六家的麻将馆还热闹。

村支书宁为山也来了。

老支书说,村里召开村民大会,也没见谁这么积极。

老宁是想带领大家致富,可是大伙儿不怎么听他的,也不怎么信他。

现在,秦根本只是站出来吆喝了一声,就有这么多人响应。

老支书连连感叹,时代变了,后生可畏。

大家一致推举秦根本作为带头人,带着大伙儿一起栽种猕猴桃。

秦根本没有推辞,讲了一些栽种猕猴桃的注意事项,随后登记了各家准备栽种的亩数,筹划好需要购买的树苗。

有的人现场就把买树苗的钱交了。他们一来怕上当,担心自己买的树苗不好;二来也怕麻烦,有人代劳,何乐而不为呢?

致富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值得永远追求的目标,也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晚上十点多了,众人才逐渐散去,只剩下牛山娃和边大梁。

牛山娃坐在沙发上,东一句西一句,不知想说什么,既不说正题,也不想走。

大梁可能也是有事,想单独跟根本谈。可牛山娃不走,他也不走。

后来,还是秦有仁看出门道。他对牛山娃说:“山娃,有屁就放,别老夹着。时间不早了,我们还要睡觉呢。”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