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他们就召集登记过树苗的村民开会。
秦根本将考察树苗的情况向大家做了汇报,特别是几种新树苗和价格重点强调。一说到成熟苗要50元钱,有的人就不答应了。
杨老六的儿子杨嘉一说:“说好20元一棵树苗,现在又要涨到50元。我们家要栽三亩地,那得好几万元投入。”
杨嘉一这样算账,有人就动摇。
秦根本反复解释,要买便宜的也有,20元,但是要等三年才能挂果。他建议大家伙买50元的成熟苗,这样就可以和他去年的树苗一同挂果。早一年挂果,早一年收益。这个账应该这么算。
根本的解释可谓苦口婆心,但是在钱的面前,有些人就裹足不前。
杨嘉一又说,尤四福家种药,不需要什么投入,就连种子都是宁为海帮助提供了。而且一年收好几茬,当年种,当年就有收成。
杨嘉一的话,又让几户村民打了退堂鼓。
大梁实在看不下去,没好气地说:“反正这是自愿的。想卖成熟苗的就按50元的标准登记,想要20元的,也有。不想栽的,那就请回家。”
杨嘉一扭着头离开,还有两三户人走出根本家。
根本追了出去,想再劝劝大家。毕竟这是好事,他希望更多的人跟他一起干,一起富。
可是,他越是主动的劝说,别人越觉得这事不一定好。。
最终,登记购买树苗的有十几家,总共二三百亩。这数字已经不少了。众人登记之后,纷纷回家准备钱款。
次日,根本和大梁便去了农科城,在那里租了一辆大车,将全村的树苗拉了回来。
红火沟出现了多年未遇过的“暖冬”。以前到了冬天,人们睡懒觉,晒太阳,打麻将。
但是这个冬天,那些买猕猴桃树苗的,在秦根本的带领下,纷纷下到田间地头,甩开膀子大干起来。
尤其是那些跟着根本去过徐家庄,见识过人家数票子的村民,干起活来更是卖力。
根本挨家挨户指导大家。
因为各家的地块不同,行距、株距都要精心筹划。栽树的坑深坑浅、坑大坑小也要根本去检查。
老实的农民,像宁支书,六七十岁了,干起活来一丝不苟,严格按照根本提出的标准干。
有些爱偷懒的,像牛山娃,挖个树坑,能小就小,能浅就浅,遇到地里有石头,他甚至想绕过去。对这样的人,根本就不得不盯着他。
直到村里人把所有的树苗全都栽到地里,秦根本才舒了一口气。他累得够戗。用他父亲的话说,他就是个瓜娃。
……
猕猴桃苗都栽到地里,学校也放了寒假。宁支书张罗着请学校教职工吃饭的事要落实了。
这天下午,边大梁带着对象于秀早早来到学校。
学生们都已离校,教职工尽管只有七人,也在做最后的离校准备。
宁支书按照大梁开的菜单将菜品买回来,食堂里除了大梁和于秀,还有学校原来的厨师。
尤虹安顿好自己手头的事,也来到厨房帮忙。
大梁大大方方地向尤虹介绍了自己的对象于秀。尤虹一下子改变了对大梁的看法。
以前,她觉得大梁没勇气,胆小,白长那么在的骨架,加上她对根本的感情投入,让他对大梁不屑一顾。
现在大梁不再追求尤虹,人就显得坦坦荡荡。尤虹对他也就另眼相看。
天快黑的时候,饭菜准备好。
宁支书从家里拿来存了好多年的太白酒,大伙儿在食堂围在一张桌子。
于秀在餐馆当过服务员,招待人的事干得很熟练,得体。一切就序,却不开席。宁支书还在等一个人。
大伙儿还不知道要等什么人物。是镇上的文教专干,还是村里的什么红人?
结果等来的人,令在场的人全都大跌眼镜。